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4部分

不錯,就是擲彈筒手依靠自己目測敵人所在的位置,然後進行亂炸。因為彈著點沒有什麼分佈規律,讓敵人沒有辦法躲藏。

這種快速打擊過程中的“目測”攻擊,完全依靠經驗,不錯,就是一種感覺。這需要擲彈筒手敏銳的洞察力,還有一些小聰明才能辦到。

為了彌補擲彈筒的不足之處,白書傑一直在暗中指導三仙洞兵工廠研製槍榴彈。因為這個年代的材料問題、工藝水平問題的限制,雖然已經生產出來一批,但是沒有滿足白書傑的要求,所以沒有進入實戰。

最主要的問題,榴彈槍的選擇問題,白書傑還沒有最後定型。原來採用的是三八式步槍和遼十三式步槍,作為榴彈發射器的掛載器具。但是白書傑發現自己的部隊裝備步槍實在是太少了,而且不適合特戰部隊使用。

目前正在試驗mp18或者仿製的同型號衝鋒槍,甚至是捷克式輕機槍。反正備選方案很多,距離裝備部隊還有一段時間。

關鍵是空包彈的裝藥量、榴彈的型別還需要大量的實驗。比如說,白書傑就想把脫殼穿甲彈給整出來,還有高能高爆彈、高溫燃燒彈等等,這都需要時間來試驗。

閒言表過,書歸正傳。

丁二根他們的9具擲彈筒抵近轟炸,小鬼子趴在地上、躲在掩體後面全都沒用,只能不斷露出身形後退,成為彭小林身邊輕機槍的靶子。

敵退我進,彭小林身後的衝鋒槍隊員見縫插針,利用小鬼子被炸得暈頭轉向的間隙,從兩翼交替掩護向前猛衝,打得小鬼子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這一通亂戰,彭小林和戰士們給原來率先發動突襲的那些人,好好上了一堂戰術課。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系統的武器裝備基礎上的。如果沒有擲彈筒、迫擊炮、輕重機槍的話,僅僅依靠大刀長矛,也就談不上什麼“機步協同”、“機炮協同”、“步炮協同”。

小鬼子缺乏的,就是系統的武器裝備。因為這種密集層次的綜合打擊,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器彈藥,東洋矮矬子可承受不起。

比如說衝鋒槍,就是熱河方面軍戰鬥班的標準裝備,小鬼子就只能乾瞪眼。

而白書傑就沒有這種擔憂,因為他走的是“用最少的軍隊人數,發揮最密集的火力優勢,達成最顯著的戰鬥目標”這種精兵路線。

尤其是號稱“亞洲第一兵工廠”的奉天軍械廠,當年承擔東北軍40萬大軍的武器供應,還有大量的富餘外銷。

“九一八事變”中,白書傑亂中取利,基本上被他搬到了三仙洞,專門為自己的十餘萬人生產,所以彈藥消耗並不是很緊張。

至於像陳杰這樣深入敵後的特遣隊,一方面在密營裡面有基本儲備,另方面是因為白書傑一貫強調要採取“小規模、多批次的殲滅戰”,能夠隨時獲得補充。所以,戰士們從來沒有計算自己打出去多少子彈。

當然,這並不是白書傑的創舉,而是毛偉人的精闢理論。白書傑不過是照本宣科,因地制宜的“剽竊自用”而已。

現在很多無知的青年人在網路論壇上爭論狗屁“誰是抗日的主力”,最大的質疑就是八路軍經過八年抗戰中,從三萬六千人發展到了120萬人,而蔣某人的400萬大軍打得屍骨無存!

勝利,不是說你死了多少人來評判的!如果為了民族獨立而抗爭,都按照死人的多少來計算的話,那還不如全民族自殺算了!

稍微懂一點兒歷史的人就會明白:蔣某人在軍事戰略戰術上,算得上是當年中國最大的飯桶!

毛偉人在井岡山初期,60%的戰士都是大刀和長矛,而且還只有數千人的部隊,就能夠全殲蔣某人的整營、整團、整師,而且能夠做到從伙伕到師長無一漏網!飛速發展了數萬紅軍,武器彈藥都是蔣某人這個“運輸大隊長”免費贈送的!

這才有了不到一年時間,毛偉人就可以和蔣某人的十萬大軍抗衡,並且最後戰而勝之。在此期間,毛偉人的部隊每一次反圍剿,軍隊的人數就會增加一倍!

那真是:“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然後自然就是“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陳誠、何應欽輪番上陣,全部敗績!最後蔣某人親自上陣,結果被毛偉人反將一軍,最後大敗虧輸,紅軍從6萬多人擴充套件到13萬多人!

蔣某人坐擁數百萬大軍,連數千拿著大刀長矛的紅軍都打不贏,你讓他去抵抗武裝到牙齒的東洋矮挫子,那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結果蔣某人的部隊越打越少,毛偉人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