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來的雪花一樣多。
皇帝召了溫婉去,將御案上的彈劾摺子指給溫婉說道:“溫婉,這件事已經到了這地步,你覺得該如何處置。”
溫婉在這幾天已經對這件事有了一個詳細的瞭解。怎麼管理軍隊溫婉是不懂,但是這樣的案子,溫婉經的可不少。
溫婉這次卻沒有對皇帝提自己的意見,而是突然說道:“皇帝舅舅,能將海口這幾年繳納給朝廷的賦稅的資料給我嗎?”
溫婉雖然思維擴散,但是皇帝能接得上來:“自然可以。怎麼突然要了解海口賦稅了。”
溫婉輕輕一笑:“原因很簡單,虎威軍當年的軍紀如此嚴明都能被滲透,這些將領心智都是一等一的,尚且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皇帝舅舅,虎威軍可不參與地方政務。”海口的賦稅,都是衙門管。虎威軍相比地方的衙門,其實權利並不大。虎威軍主要是管治安防護工作。也就是說,至於哦那些海商需要跟虎威軍弄好關係。只有這麼一點,虎威軍落下的銀錢數額都觸目驚心,那些地方上的官員的情況,可想而知了。
皇帝沒吭聲。
溫婉沒管皇帝的態度,繼續說道:“海口知府的位置,如今可是天下第一的肥缺,早越了揚州知府了。這次他們逾越彈劾虎威軍,他們佔據了面上的道理,我也就不說什麼了。但是他們自身不正,也該受到應有的懲罰。”見著皇帝沉默,顯然是在思量。溫婉繼續說道:“皇帝舅舅,既然要動,那就動個徹底。文武一起抓,殺雞儆猴。”溫婉真正要警告的是聞家。
皇帝想了下後說道:“你能查出來?”賦稅可是一大塊。溫婉只要這些資料做什麼。
溫婉輕輕一笑:“皇帝舅舅,我對海口的貿易情況瞭如指掌。我只要花點時間計算一下,就知道海口每年大概有多少的賦稅。一對海口上繳給朝廷的賦稅的金額,差額有多少,很快就知道了。”當然,想要精確的算計那是不可能的。溫婉要算的是大頭,小頭的她也不會去管。
九十七:虎威軍出事(下)
皇帝聽了溫婉的話,當下就不高興了。
皇帝板著一張臉,既然知道就該早才是說。現在卻提出來,這個丫頭還真是懶惰之極。不過這幾年,海口的吏治還算清明。皇帝不由開口道“海口自從成立,每年的賦稅都在遞增。下面的官員也是一團和氣,沒有大的時間發生。”
御史也有摺子上來,皇帝都留折不發,海口的事跟當初的揚州比起來,那可是好很多。皇帝的也很清楚,哪裡會有那麼多的清官。只要大頭入庫就成。所以說,當皇帝的也有皇帝的無奈。
溫婉聽了皇帝的話,忍不住笑了起來。皇帝舅舅真是小看了這海口啊,海口能跟揚州一樣嗎?揚州那是產鹽的地方,全國的鹽稅之地。之鹽一塊,沒什麼花樣可玩。但是海口卻不一樣了。
海口是貿易城市,在某個商行裡佔兩成乾股,再讓人從商行以批發價進貨運到其他地方賣,再加上逢年過節那些商人送的禮。要知道,連溫婉的廣源商行逢年過節都有禮送去的(廣源商行的禮都得一定級別以上的才有資格得)。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就不是小數目了。
溫婉說的這些情況,是那些愛惜眼光放得比較遠的官員裡。可不包括那些不嫌財多的人。而且,這次的事明顯是背後有人在操縱。他們想一鍋端了虎威軍,溫婉還不得回敬他們,趁機一鍋端了他們。當然,溫婉做的這些都是需要得到皇帝的首肯的。皇帝不應,什麼都是瞎掰。不過以溫婉對皇帝的瞭解。只要金額大,皇帝不可能不查(也是受了你的影響)。
結果如皇帝所預料的,皇帝先讓溫婉將每年大概的賦稅金額算計出來,然後再決定是否查海口的官員。
溫婉應了。回去以後溫婉立即寫了一封信給白世年。也沒詢問其他的東西。只是將這件事告訴了白世年一下。還有就是,這次虎威軍的事,要落在她頭上了。
重大的案件。皇帝都會派了欽差去,審查後將犯人押解回京。再經過大理寺的審查,最後皇帝定奪。這次也不例外,先派了一個欽差過去,將人押解回京。
溫婉在這段的時間也沒閒著。一邊是計算出這些年應該繳納的賦稅,一邊是瞭解虎威軍中層將領的資料。還要忙著自己的兩個產業的事。幸好府邸的事都是夏瑤跟夏影管著,要不然溫婉可真的要累著了。
白世年接到溫婉的信。最先看的是信結尾處是否有暗號。而這一次,真有暗號。看完暗號,白世年面色凝重。自己琢磨了半天,最後與葉詢說道:“虎威軍這次要大清洗了。”聞家盯了這塊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