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物(朱熹註釋說,指禽獸草木),主要是愛惜。愛惜的具 體表現,按照朱
熹的說法,就是要“取之有時,用之有節。”這種 思想,倒是有我們今天環境保護
,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了。
對於民,也就是老百姓,需要仁愛。仁愛的具體表現,按照 朱熹引程頤的看法
,也就是孟子在《梁惠王上》裡面所說的“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這種推己及人的仁愛, 對禽獸草木等“物”是談不上的。
對於親,也就是自己的親人,則不是愛情和仁愛的問題,而 是一種以血緣關係
為紐帶的親愛,是愛之中最自然最親密的一個 層次了。
但是,只有當你能夠親愛親人時,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 愛百姓;只有當你
能夠仁愛百姓時,才有可能愛惜萬物。不然的 話,就會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是不可能維繫下去的。所以, 愛雖然有親疏,有差等,但這些親疏差等之間卻又有
著內在的必 然的聯絡。另一方面的問題是,愛之所以有親疏,有差等,不是 我們主
觀方面隨意決定的,而是因為客觀方面,這些物件本身有 所差別,用朱熹引楊氏的
話來說,叫做“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 無差等。”,總起來說,有差等又有聯絡,
“統而言之則皆仁,分而 言之則首序。”(程頤)
從親愛自己的親人出發,推向仁愛百姓,再推向愛惜萬物,這 就形成了儒學的
“愛的系列”,而我們發現,這個系列又正好是和 《大學》所開列的“修身、齊家
、治國、平天下”階梯相統一的。 由此可見,聖賢所論,無不用心深刻。既然如此
,讀者也只有用 心體會,才能得其真髓。
回到開始時的話題,“讓世界充滿愛。”是不是應該充滿各種 各樣的愛呢?
下一篇(智仁難遍,當務之急)
盡心上
智仁難遍,當務之急
【原文】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堯、舜
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①
小功②之察③;放飯流歠(4),而問無齒決⑤,是之謂不知務。”
【註釋】
①緦(xi):細麻布,這裡代指服喪三個月的孝服,穿這種孝服只服喪三個月
,是五種孝服中最輕的一種,如女婿為岳父母服孝就用這種。②小 功:服喪五個月
的孝服,是五種孝服中次輕的一種,如外孫為外祖父母服孝 就用這種。③察:指仔
細講求。④放飯流歠(chuo):大吃猛喝。放 飯,大吃大嚼的意思;放,副詞;飯
,動詞。流歠,猛喝的意思;流,長,副 詞;歠,飲,動詞。《禮記·曲禮》說:
“毋放飯,毋流歠。”在尊長者面前大 吃猛喝是非常失禮的大不敬行為。⑤問無齒
決:問,講求;齒決,用牙齒啃,這裡指用牙齒啃於肉。《禮記·曲禮》說:“濡肉
齒決,乾肉不齒決。” 在尊長者面前啃乾肉也是不禮貌的行為,但只是小不敬。
【譯文】
孟子說:“智者沒有什麼事物不該知道,但是急於知道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仁
者沒有什麼人不該愛,但是急於愛德才兼備的賢 “人。”以堯舜的智慧尚且不能夠
知道一切事物,因為他們急於知道對他們最重要的事情;以堯舜的仁德尚且不能夠愛
所有的人,因為他們急於愛德才兼備的賢人。如果不能夠實行該行三年的喪辦禮,
卻對三個月、五個月的喪禮仔細講求;在尊長者面前大吃猛晚卻講求不要用牙齒啃於
肉,這就叫做不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物。”
【讀解】
俗話說:“丟了西瓜揀芝麻。”抓住了小的卻失去了的,抓住了次要的卻失去
了主要的,因小失大,捨本逐未,這就叫做 “不知務”。
凡事總有輕重緩急,固此,要抓住當前急切應辦的事先做。
鄭玄《詩譜序)說得好:“舉一綱而萬目張。”善於化古人之意而用之的毛澤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