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士兄現下仍然是好好的呢。”
“那究竟是何故,陶士兄沒有一書一字寄來?”寶廷道,“我以為,還當是受了那姓林的挾制。”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
第一百四十八章被踩了蛋蛋的清流們
幾個人正議論間,門房來報,稱有洪鈞的書信來,寶廷等人聞言都是一喜。
“說曹操,曹操到。”陳寶琛笑道,“中堂快看看吧。”
李鴻藻壓抑住內心的激動,接過信開啟便看了起來。
張佩綸剛想請李鴻藻把這封盼望已久的信給念一下,但突然發現李鴻藻的臉色變得陰沉起來。
李鴻藻緊盯著手裡的信,眼睛瞪得愈來愈大,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他的身子在不住的顫抖著,額頭冷汗涔涔而下,象是要站不住的樣子。
“中堂!中堂!”周圍的清流們都發覺了李鴻藻的異樣,張之洞忍不住驚呼起來。
李鴻藻看完了信,兩眼突然向上一翻,一下子便背過氣去,向後軟倒。手中的幾頁信紙也緩緩散落到了地上。
饒是離得近的張佩綸和陳寶琛手快,猛地扶住了他,才避免了他實實在在的摔倒在地。
“快!快請大夫來!”張之洞大叫起來。
看到暈厥過去的李鴻藻,儘管事起倉促,但張佩綸卻顯得很是鎮定,他和張之洞一道扶著李鴻藻在椅上坐下,然後開始給李鴻藻掐起人中來。
其他的幾位清流名士見狀,也急忙上前,有的給李鴻藻揉胸,有的給李鴻藻摩背,好一通忙活下來,足足過了有一刻鐘的功夫,李鴻藻才悠悠醒轉。
“中堂醒了!中堂!”
“中堂,您這是……”張佩綸看著李鴻藻,小心的問了一句。
李鴻藻的目光落在飄落在地面上的那幾張信紙上,他緩緩抬起手,指著那幾張信紙,手又開始哆嗦起來,臉上的肌肉因為惱怒而變得扭曲起來。
寶廷上前將信紙一張張的全都撿了起來,他拿起信來,只略略掃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
“一派胡言!簡直是一派胡言!”寶廷狂怒地大叫了起來。
寶廷的喊叫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張佩綸和張之洞及陳寶琛等人都圍了上來,一起看著信紙上的內容。
“……此次使法,沿途所觀,受益良多。特撿一二略述之……西洋諸國,園林茂盛,街巷整齊,市鎮繁華,一路樓房宏麗,道路平坦。法京巴黎樓閣華美,人物繁盛,輪車鐵道,玉石瓊瑩,……較他國都邑,又勝一籌。”
“……學生以為,三代以前,獨中國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遠之於中國而名曰‘夷狄’。自漢唐以來,中國教化日益隆盛,傳諸西洋,以至政教風俗,歐洲各國現得專擅其勝。其視中國,亦漢之盛時之視夷狄也。中國士大夫知此者尚無其人,傷哉!”
“……三代有道之聖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聖祖之仁聖,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餘年中,無有能庶幾者。聖人以一身為天下任勞,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聖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聖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無窮,愈久而人文愈盛。此法誠善,然非西洋之國,則勢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國長久,君主政民贊政故也。”
“我大清乾隆以前,遐荒效順,重洋慕化……今英國知仁義之本,以臻富強,未始非由久入中國,得聞聖教所致。”
“西洋之政……與我中國致治之道多有暗合者。中國自天開地闢以來,歷年最多,百數十大聖繼起其間。而西洋近數十年,亦多有大賢興起,其言理之深,亦有不下於中國者。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西洋以此為立國之道,蓋民富則國富,泰西立國之勢,與百姓共之。蓋豈有百姓窮困而國家自求富強之理?……西洋藏富於民,民有利則歸之國家,國家有利則任之人民,是以事舉而力常有繼,費煩而國常有餘。是以祖宗舊法自有深意……中國地廣物豐,人力充足,但須從國政上實力考求,而後地利人才乃能為我用,以收其利益,近年稍知講求交接來,而於百姓身上仍是一切不管,而西洋汲汲以求便民,中國適與相反。……今言富強者,一視為國家本計;抑不知西洋之富,專在民,不在國家也。我朝康乾之世,輪免各省賦稅,藏富於民,廩溢府充,民豐物阜,鞭撻直及五印度,西洋亦效貢而稱臣,而今西洋亦遵此道,遂得大治……”
“簡直是胡言亂語!難怪中堂會氣成這樣!”寶廷看著氣吞塞結一句話也說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