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乃蠻人部族,或者是克烈部,都佔據了廣闊的草原,有著各自的勢力範圍。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各部應該已經穩定了下來,有著盟約的約束,中部草原上的紛爭,也平息了下來。
這樣的話,蔑兒乞人只能在各部的北方遊蕩,即便得到一些南邊的草原,也無法動搖這三個部族的地位。
換句話說,他們來晚了,付出再多,也只能屈居於這三個部族之下,遊離於盟約之外了,趙石本身對如今草原的格局也很滿意,並不打算打破它們。
蔑兒乞人不夠強大,他們早已在和蒙古諸部的戰爭中衰弱了下來,而且現在還處於分裂之中,尤其是,他們在草原上的名聲並不好,與各部都有著這樣那樣的間隙。
也許有一天,大秦需要這樣一個部族來牽制乃蠻人或者克烈部,但絕對不會是現在,而如果等到蒙古諸部被驅趕,甚至是被擊潰,消滅,那麼草原上又將有一番動盪。
東北方向廣闊的草原,也許那個時候,才是蔑兒乞人的機會,誰知道呢,當大秦統一中原,而蒙古諸部還沒衝出牢籠的話,他們將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擠壓,就像西夏,到時不定蒙古諸部的強大的威懾之下,就那麼降了也說不定。
當然,這些過於遙遠的事情,誰也說不準,趙石能想到這個,只因為他對蒙古諸部充滿了警惕的緣故罷了。
實際上,從這一番談話中也可以看出,草原上的格局趨於穩定,而各部都在為自己的地位而做著努力。
而蒙古人的內亂,也給了他們一個安靜的休養生息的環境,這個時候,蒙古人斷然不會輕易開啟戰端,而且,相信他們也不太容易從南邊金國那裡將目光收回來,從新望向廣闊的西方。
(聖誕快樂,阿草還在努力碼字,昨天的訂閱很出乎意料,今天大家繼續努力啊……)(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邀約
兩個草原大漢在晉國公府喝的大醉,索性,趙石便留他們一晚,畢竟,琴其海和達達兒真一定有很多話要問他們。
趙幽燕身有軍務,所以要回去理藩院,辭去之前,終於忍不住試探道:“大帥,河東各部枕戈待旦久矣,連種懷玉那廝都有些按捺不住了,今年是不是……”
趙石則答非所問的道:“張佩官是不是已經到任了?”
趙幽燕搖了搖頭,“末將走的時候,還未等到張將軍來到河東的訊息,可能現在應該已經到了吧?”
趙石點了點頭,“你回去之後,給張將軍傳話,讓他約束眾將,勤練兵甲,耐心等待朝廷旨意,河東向乃兵家重地,不可有半點閃失。”
這就是變相的說,今年河東各部可能沒有臨戰的機會,趙幽燕不由有些失望,不過他還是咬了咬牙道:“大帥,金國那邊,蒙古人連年寇邊,金人已經撐不了多久了,如今各處紛亂無比,不如趁機進兵,收復河北……”
趙石皺了皺眉,隨即便問道:“這是誰的意思,是張鈺的,還是種懷玉也這麼想?”
趙幽燕嚇了一跳,趕緊道:“請大帥恕罪,只是末將一家之言,與兩位將軍無涉。”
說起來,兩人還是親戚,按輩分算,趙幽燕比趙石還要高上一輩,但如今在趙石麾下日久,早已將輩分什麼的拋之於九霄雲外了,對著大帥。他是真心敬畏。
趙石想了想,這恐怕不是什麼一家之言。就算張鈺,種懷玉兩人不這麼想。河東許多軍中將領可能也都有這麼點意思。
說起來,自成武二年用兵河東,河東各部除了隨趙石北上草原的騎兵之外,便少有戰事了。
張峰聚率兵加入伐夏戰事,抽調的是河東王覽部和大同守軍一部,其他各部,多數不曾稍動。
也就是說,一大部分河東精銳,至今已經歇了三年。伐夏戰事結束,這些已經養精蓄銳三年的軍中將領,有這樣的心思並不奇怪。
趙石征戰多年,對將領們的心思清楚的很,也非常理解,領兵之人,若只想著坐享太平安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那麼。這樣的人也算不得什麼將軍了,領兵上陣,多數要吃敗仗……
但今年很可能發生的戰事,河東這邊動兵的可能不大。如今的河北,可非是以後什麼天子守國門的河北直隸。
從唐時起到現在,那裡很大一部分都是漢家邊地。屯兵之所在,如今河北最富庶的地方。正在大秦叛將李任權的勢力範圍之內。
實際上,就算朝廷有意用河東兵馬進軍河北。趙石也會阻攔下來,在他的謀算當中,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