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話語中的力量。
陸敖在馬上躬身道:“還是國公慮的周全,學生受教了。”
趙石沒多少得意,這事兒真的不好辦,不提成巒,因為他沒多少機會,而張承和種燧兩個,就有點麻煩了。
這兩人,都可以說是以他馬首是瞻,就算不用選擇,到時皇帝陛下問起,也很難辦,而今更讓為難的是,兩個人都想爭一爭,也更加凸顯出趙石態度的重要性。
這才是他回京之後,面臨的最大的一個難題……(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家宴
到了長安東門外,終於碰上了迎候在這裡的宮人。
為首的大太監趙石見過,而能在他面前混個臉熟的太監,必定也是皇帝陛下身邊的人。
自徐春之後,趙石也再沒跟宮內太監打交道的興趣。
幾個太監滿臉的油光,不是吃的太好,而是在往下淌著汗。
別看一封接一封的文書來到趙石手上,但說起來,趙石此次回京,可以稱之為急促,沒給朝廷留下多少預備的時間。
不然的話,雖說和以往大軍征戰,得勝而歸不同,但來迎接他的也不會就這麼幾個人。
而且,看他們的樣子就知道,這幾個人來的很急。
他們帶來的,也只是皇帝陛下的口諭。
除了慰勉之詞外,就是宣趙石明日進宮了。
太監們這會兒也是兩腿顫顫,不是晉國公威嚴太盛,而是這一趟走的實在讓人有點提心吊膽。
先是回來的晉國公府車隊,車隊裡卻沒晉國公的人影兒。
這要是在這裡沒迎到,還要回頭跑一趟晉國公府。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去晉國公府等候,規矩可不是這樣講的……在這裡迎到那是最好,就算回頭再跑一趟晉國公府,姿態也做出來了,這就是章法。
你要是等在晉國公府,也就顯不出皇帝陛下的殷切之意,回去之後,陛下一個不高興,誰也保不了他們。
為首的大太監心裡也是腹誹,旁人也就罷了。你說你一個國公爺。沒事弄什麼微服私訪啊。難道到了長安地界,還怕有人刺殺不成?
這麼又虛又實的回來,讓人等的這個心焦。
不過,宣過口諭之後,他臉上還是笑開了花兒,陪著趙石一行一起進了長安東門。
晉國公回京。
到了這一天晚間,訊息已經傳開。
拜帖立即流水般送入晉國公府。
雖說,以趙石今時今日的地位。這並不算奇怪,但實際上,卻也變相表明了朝廷正處於動盪之秋。
像同門下平章事周仿,送來名帖,就想邀趙石當面一會。
而像張承,種燧這兩位樞密副使,以及兵部尚書成巒更是直言想要過府一敘。
反而是李士芳,李師雄,方謙等人,都不緊不慢。並無多少急切之意。
而且,像鄭鐸。李渾這樣的京城大閥的後起之秀,也都想跟晉國公見一面,談上一談。
不過,不論是誰,晉國公府這邊都是婉言相卻,無論是朝廷大員,還是其他雜七雜八的各色人等,都未能和回京的晉國公見上一見。
當然,大家這會也知道急不來,還要等晉國公入宮陛見之後,才能騰出工夫來。
但這一晚,晉國公府內外,確實很熱鬧。
很有些人打聽到了,晉國公府妾室又有了身孕的訊息,陸續有人送上賀禮。
尤其是常駐長安的韃靼部使者,欣喜若狂之下,一方面派人快馬北上,去到韃靼部報喜,另外,剩下的人,在當晚都到了晉國公府內,拜見自家額渾。
這不是他們大驚小怪,而是身上流淌著天神使者血脈的子嗣,對於韃靼部來說,就是頭等大事。
而且,在北方草原上,在各部聯盟之間,都具有著非同凡響的特殊意義。
當然,這同樣也象徵著,大秦和韃靼諸部之間的聯絡,更加的緊密而牢固。
這樣一來,再重視也不為過,想來當訊息傳回韃靼諸部的時候,那邊的賀禮會非常的豐厚,甚至於,韃靼汗王不顏昔班也許會親自來到長安,探望自己的姑姑。
不管外間有多少紛擾,這一晚,晉國公府家宴同樣辦的熱熱鬧鬧。
席上多了兩個婦人,是範柔兒的兩個姐姐,特意從鞏義趕過來,照顧自家妹子的,在晉國公府已經呆了些日子了。
範氏共有姐妹六人,才過來了兩個,說明鞏義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