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城進行短暫休整,並派季布、鍾離昧四處籌糧,解決了燃眉之急後,又煥發了短暫的生機。只要給項羽一星點機會,他就有創造奇蹟的機會,項羽的打仗能力絕不是蓋的。隨後,項羽親率大軍乘夜出城,三路夾擊,大破漢軍,給了劉邦一個迎頭棒喝,讓他又一次親身體會了項羽的辛辣。當然還是老套路,劉邦扭頭就跑,畢竟自己人多,跑出一段重新停下來,掘深壕溝堅守不出,重新和項羽進行對峙。
長期的對峙讓項羽和劉邦都很疲憊。項羽現在焦頭爛額,想找個幫手太為困難,要錢沒錢,要糧沒糧,硬靠自己的一身硬功支撐著楚國這面大旗,把這個狂人累得筋疲力盡。劉邦雖然也很疲憊,但現在兵強馬壯、軍糧充足,更重要的是有地方找幫手,雖然這一次幫手們沒能爽快前來,但還是有機會的,只要給他們想要的好處,就能迎刃而解。更關鍵的他們想要的東西自己完全支付的起,不就是要個承諾嘛,只要乖乖過來,什麼都好說。
項羽,臨近了末路。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五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鴻溝之約
劉邦和項羽在滎陽東大戰一場後,又一次落荒而逃,但這次他沒跑出多遠就停了下來。也並不是劉邦犯賤,主要是項羽正在焦頭爛額,顧不上和他較真。原因其實很簡單——楚國周邊烽煙又起。
韓信拒絕項羽的拉攏後,率軍南下城陽,襲擊楚軍;彭越那個游擊隊長在項羽西歸後,重新站出來鬧騰,騷擾楚國後方;與此同時,黥布也南下壽春,平定淮南,並被劉邦重新封為淮南王。
除了上邊的幾個猛人肆意鬧騰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影響了劉邦,史書記載:北貉、燕人來致梟騎助漢。
燕人好理解,主要指臧荼。臧荼自從當上燕王后,幾乎把自己隱藏了起來,不管別人怎麼鬧騰,他都無動於衷。只要不妨礙我睡覺,那就什麼都不幹,待在北京看看電影、吶吶喊,日子過的很愜意。而這一次他準備湊湊熱鬧,表表忠心,多贏點資本,保住自己的地位,因此他派了一些人千里迢迢地趕了過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劉邦敗退,燕軍則剛好跑到跟前。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和燕軍一起到來的還有一支力量——北貉梟騎。貉族是我國古代東北方民族之一,是一個具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但留下來的史料卻極少,只在《詩》、《論語》、《孟子》、《魯頌》等一些古代經典中多少留下點隱隱約約的痕跡。其居地,初在燕北,其後更向北至遼東之外。而這支隨燕軍南下的北貘梟騎則是貘族分化之後,依附燕國的貘族一支。這支軍隊的南下,實實在在增加了劉邦騎兵的實力,因為這支部隊才稱得上真正的騎兵。無論曾經的大秦鐵騎還是現在的項羽騎兵,都主要由漢族子弟組成,打仗上馬,平時勞作,雖然比較牛氣,但和北方少數民族比起來多少還有些差距。因為那些人一天到晚待在馬上,連吃飯睡覺都這麼幹,熟練程度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不管怎麼說,劉邦得到生力軍後停下了腳步,重新開始和項羽對峙。
上節介紹過的,此時的漢軍整體實力已遠遠超過楚軍,雖然項羽一直以來重複演繹著以弱勝強精彩劇情,但這種態勢註定不會太久。漢軍兵多糧足,而項羽則兵疲糧絕。在這種態勢下,項羽硬是堅持幾年,不可謂不猛。
然而,劉邦也很無奈,雖然自己實力雄厚,東南西北佈下天羅地網,可就是奈何不了項羽。明明自己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但就是不爭氣,無論怎麼折騰就是滅不了項羽,還時不時被人家趕著跑。這種狀況,讓劉邦有些崩潰。
幾年的對峙,既不星期也不放假,一天到晚這麼鬧著,讓劉邦、項羽這兩位大哥都心力交瘁,因此多多少少滋生了休息的念頭。尤其是劉邦,自從彭城大戰後,老爹老孃、丈人丈母、兄弟姐妹還有老婆,全部扣留楚軍,轉眼都已三年了,老是這麼弄著也不是個事。
劉邦有點想這些人了。人就怕有想法,因此劉邦派了一個說話高手去幹這個很有難度的事,這個人的名字叫陸賈。陸賈口才極佳,和酈食其那是半斤八兩,常出使諸侯,在劉邦面前都是呼風喚雨,酈食其死了,劉邦準備派他去幹這件大事,當然他似乎是不二人選。
這個人的確很牛氣,不光很會遊說,甚至後世還送給他兩個響亮的稱呼——思想家、政治家。當然這兩個稱呼的由來不是根據他現在的成就而賞的,因為他的戲份還非常多,並且還很精彩。為了儘量不打破故事的先後順序,在此不對他進行太深的介紹,待得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