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人?”孫策順著郭嘉的思路想了想,覺得滿頭霧水:“袁本初到底想做什麼?你們不是一直說潁川派在他手下沒活路嗎?”
“你不能這麼看,”郭嘉說:“潁川派確實沒什麼活路,所以我跟著文若來投奔了主公。但這並不代表荀友若和淳于簡仲不受袁本初的信任。”
袁紹對荀彧不冷不淡,但對荀諶卻一直不錯,甚至在荀家舉族搬遷去了益州後依舊給予了荀諶極大的信任;至於淳于瓊,此人曾與袁紹、曹操同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彼此之間有著很深的交情。而且淳于瓊不像許攸那樣仗著自己跟袁紹關係好就喜歡作死,他為人很是謙遜,每每有思路,都會與袁紹的想法不謀而合,所以袁紹很器重他。
至於張郃,雖然也是袁紹手下大將之一,但他一開始跟的人是韓馥,後來韓馥將冀州拱手送給袁紹,張郃才又換了主公,投到了袁紹的帳下。
這麼一比較,張郃和淳于瓊兩人與袁紹之間的關係親疏立判。
況且身為一位將領,雖然守城也是功勞一件,但積累功勳最快速的途徑還是親自上戰場拼殺。袁紹出征的時候沒有帶上張郃,而是把他扔去了陳倉關,你可以理解為袁紹很器重張郃,希望他能夠抵禦住馬騰和荀攸的進攻,但你同時也可以想,袁紹不希望張郃的功勞太大了。
“為什麼說張儁義沒我聰明呢,因為他趕路趕到一半才想明白這個道理啊。”郭嘉嘆道:“若是張儁義從一開始就堅持不出陳倉關,司隸戰場就陷入了僵局中,只能靠著兗州那邊的局勢變化來決定勝負了。如果袁本初獲勝,他回援長安城,事後即使不會褒獎死守陳倉不出的張儁義,也不會怪罪於他。”
“但張儁義若是急忙馳援長安,那情況就不一樣了,他一動,勢必會把公達放進關內,司隸局勢一破,兗州的僵局也維持不了多久了,再加上子龍還在幽州活動,袁紹的敗局幾乎是無法挽回的了。”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張儁義和袁本初之間有著這麼大的認知差異……”郭嘉停下了腳步,他抬頭望著未央宮的方向,低聲笑了起來:“張儁義以為袁本初把陛下的安危當成了首要目標,然而袁本初卻根本就沒將陛下的死活放在眼裡,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要能打敗主公,袁本初就是這場博弈最大的贏家。”
自己都能當皇帝了,誰還會在乎另一個皇帝的死活?袁紹巴不得劉協去死呢,最好死在沈嫻在長安城的時候,這樣就連殺害皇帝這條罪名袁紹都能推到沈嫻頭上。
郭嘉說到這裡,孫策已經恍然大悟了:“所以張儁義停了下來?”
忽然明白自己哪裡犯錯了的張郃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前進?且不說荀攸挖了陷阱在等他,就算張郃能打敗荀攸奪回了長安城,他這不是給袁紹心裡添堵嗎?得勝歸來的袁紹看著一個活蹦亂跳的劉協,得多憋屈啊。
袁紹不是什麼心胸特別寬廣的人,他一看見劉協就憋屈,一憋屈就想起來給他造成一切的始作俑者張郃,張郃以後還能有好日子過?
後退?陳倉關是回不去了,七萬人對五萬人看似佔便宜,然而那只是荀攸率領的先頭部隊,如果有必要,張魯會繼續從漢中派兵出去的,到時候源源不斷的兵馬湧入,缺少補寄的張郃帶著嗷嗷待哺的七萬人,遲早走投無路。
不能進不能退不能打,完全無路可走的張郃除了停下來等沈嫻派人上門招安,還能有別的選擇麼?
“所以說,這功勞我還就搶定了,”郭嘉笑眯眯地拍了拍孫策的肩膀:“頂多是分你一半,咱倆一起去,反正不會全讓給你的。”
孫策冷哼一聲:“一起就一起!”
第172章 171
郭嘉和孫策兩人最後虎了吧唧地帶著一千人就出城找張郃談判去了,當真是藝高人膽大,也不怕自己遇上敵人的大軍被圍殲了。不過對方顯然跟他們的想法一致,以致於走在半路上的時候,兩隊人馬竟然相遇了。
孫策反應快,立馬抄傢伙準備開幹,其餘兄弟們在主帥主動了之後也都紛紛醒悟過來,拿起武器只等老大一聲令下就打架。雖然對方看著人多點,烏泱烏泱的很嚇人,但比士氣,因為有號稱小霸王的孫策存在,還是我方更勝一籌。
眼看一場交戰在所難免,對面人群忽然分開兩半,從中間走出一位騎著高頭大馬臉色蒼白的年輕人。
年輕人身上帶著風塵,眉角有些倦意,似乎是勞累了好長時間沒有休息過。他對著孫策大大方方地抱拳拱手道:“來者可是孫伯符孫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