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矗���潿嘉�奶煜櫬估幔�薪抵�輪荒懿渙肆酥�:罄叢��┫嘭寐蕖⒑霰亓冶救碩嘉薹ㄈ敖滴奶煜椋�鈧眨�倉緩貿扇�慫�囊黃�嗟ㄖ倚摹�

元至元十九年(1282),已經12歲的趙顯在北京被幽禁6年後,又被遣送到上都開平。在開平又幽禁6年後,至元二十五年(1288),忽必烈賞賜他“鈔百錠”,命令他出家,到吐番去學習佛法,其母全皇后也被令出家為尼。一對母子都被元朝安排出家了,從此骨肉分離,天涯各自。

趙顯出家學佛的地方是吐番,即西藏。19歲那年,他正式在西藏喇嘛廟裡出家,得法號“合尊”,此後潛心學習藏文。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不數年,趙顯已經在藏佛界嶄露頭角,成為把漢文佛典譯成藏文的翻譯家,並擔任過薩迦大寺的總持,成為當時西藏的佛學大師,四處講經、潛心研究佛學,一生如此。後來還翻譯了《百法明門論》,還有深奧的《因明入正理論》,在扉頁留下了題字,自稱“大漢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寶”,被藏族史學家列入翻譯大師的名單,成為一代佛學宗師。到至治三年(1323)四月,他平靜地死了,享年54歲。算下來,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間再也沒有踏入魂牽夢繞的江南故鄉!

關於宋恭帝趙顯的結局,只有漢文《佛祖歷代通載》留下這樣一句:“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有人因此認為,他是被元英宗賜死的。其實這是誤讀,“賜瀛國公”是獨立成詞的,是說“瀛國公”這個名號是被皇帝賜予的,不是被賜死的意思。後面“詔僧儒金書藏經”,更是渲染朝廷的禮遇之意,說明元朝對他始終還是友好的。

虛待齋曰

南宋的滅亡與北宋的滅亡,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只是更加悽慘,悽慘得更有詩意一些。北宋滅亡後,尚有宗澤、岳飛、韓世忠等武將奮力扭轉乾坤,而南宋滅亡之時,只剩下一個庸碌無謀的張世傑支撐到最後,再就是湧現出文天祥、陸秀夫這樣的文人烈士。可畢竟還是有烈士啊,想象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的背影,和文天祥與宋恭帝在獄中見面的情景,曾讓我這個七尺男兒,也滲出了幾滴眼淚。

寫完兩宋的滅亡,我真是感慨萬千,一夜無眠。遙望南天,曙光熹微,不由得慶幸自己趕上了民族復興的太平盛世。讓我們都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好好建設我們的國家。我們這個飽經滄桑的民族,實在是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元朝107年曆史中一共有11個皇帝,第一個皇帝世祖忽必烈從他稱帝之日算起,在位34年(1264年之前不稱元朝)。茲後的9個皇帝一共只經歷了38年,而最後的一個元順帝卻又在位35年,他就是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我寫這本書,元順帝可能是最難寫的。因為他在位時間長,《元史》關於元朝帝王的本記一共四十七卷,而順帝一個人就佔了十卷,接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要把這麼長的篇幅壓縮在幾千字內,難度可想而知。而且,蒙古人的名字長,我們讀起來拗口,也記不住,還有好多重名,比如伯顏,比如脫脫,元史中有好幾個,容易混淆,讀者首先別把此篇中的伯顏當成了滅南宋的那個伯顏,那是毫無關係的兩個人。再就是元末的歷史非常複雜,農民起義軍群雄並起,山頭林立,有好幾十個軍事組織,在抗元的同時也互相爭鬥,又不斷分化合並,忽而降元,忽而又叛元,很難捋清;而元朝這方面,在鎮壓起義的同時也同室操戈,打得不可開交,想說清楚很難,甚至比“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還難。所以我決定,對當時的歷史事件儘量簡化地寫,能不提的儘量不提,集中筆墨寫與元順帝有關的宮廷鬥爭。而讀者如果搞不清來龍去脈,就自己下去翻史書做功課吧,限於本書體例,只能如此了。

小皇帝當得不容易

自從世祖忽必烈之後,元朝只有一個皇帝有帶兵作戰的經驗,就是順帝的祖父元武宗海山,他在大德三年(1299)率領元軍到中亞細亞與窩闊臺的孫子海都作戰。兩年後海都去世,他的聯盟瓦解,海山又繼續掃蕩了5年,永遠解除了元帝國在西北部的威脅,才回上都做皇帝。在他手下立戰功的有三位,一是燕貼木兒,一是康裡脫脫,一是伯顏。康裡脫脫早死,燕貼木兒和伯顏成為影響幾朝的權臣。

武宗死後,又先後有仁宗、英宗、泰定帝三位皇帝,到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死的時候,太師燕鐵木兒與諸王、大臣迎立文宗即位,文宗因為他的哥哥嫡長,便又遣使迎立他的哥哥即位,這就是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