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話卻沒有完,他接著道:“要真的有這麼一天的話,那也只能說白飯撐死人也是福!”
這句話乍聽之下是玩笑話,細品之下才明白其中的含意,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糧食不夠,有多少老百姓因為吃不上飯而遭罪,無人說得清,有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吃上幾頓白飯,可以說他們一輩子都是在飢餓中度過。 要是真有李雋說的那麼一天,即使他們是給白飯撐死的話,那也是幸福。
糧食危機存在於中國數千年曆史中,就是為歷代史家稱頌地“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也存在。 這兩個以“盛世”著稱的時期,糧倉裡的糧食一層壓一層,都快黴爛了,而老百姓卻還在餓肚子,那些史家們卻提都不提。
為了維持生存,老百姓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性”,用野菜拌飯已經是好的了,還能讓人接受。 有些老百姓就以睡覺來逃避飢餓的折磨,可是越是睡越是窮,越是吃上不飯,因為沒時間幹活,哪裡有收穫。 另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婦女把糧食省下來,留給家裡的男人吃,因為男人要乾重活,要是沒吃飽就沒有力氣,而這些婦女只能喝一輩子粥了。 (按:睡覺解決飢餓問題確有其事,其中一個例子還與十大元帥中的一位有關。 婦女喝粥,山西特別多,因為這裡特別窮。 )
“皇上!”李庭芝他們感動不已,眼裡閃著淚光,無法言語。
李雋搖搖手,阻止他們說下去,道:“有了糧食好,不僅可以惠及老百姓,就是牲畜也會從中受益。 祥甫,挑選上等穀子餵養我們的戰馬,所有地戰馬都要以精料來餵養。 ”
馬吃草,這是人們認為天經地義地事情,然而,戰馬要是隻吃草的話,其戰力會大為降低,不能打惡仗硬仗。 只有給戰馬喂以精料,戰馬才會有長力,也就是說宋軍就會有更好地機動能力,可以從一地快速機動到另一地,這也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
李庭芝是帶慣兵,深通馬性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道:“臣遵旨。 ”
“在用穀子餵養以外,還要喂以雞蛋,一天一個。 ”李雋接著道:“這件事有關國運,一定要落實下去。 ”
用雞蛋配上等穀子餵養戰馬,戰馬就會膘肥體壯,對於即將到來的中原決戰具有難以言喻的重要意義。
“皇上!”廖勝功和杜大用兩位戰略家深知此舉的意義,激動不已。
李雋站起來走了兩步,道:“大戰在即,朝廷要實行新的舉措,馬政也要隨之改便,才能適應北伐的需要。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八章 戰爭措施(中)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八章 戰爭措施(中)
“皇上,臣告退。 ”沈畢和黃永善兩人知道李雋他們接下來要議論軍國大事,這些大事不是他們這些做技術工作人員應該知道的,知機識趣地告退。
李雋知道他們的想法,接下來要議論的事情當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也就允准了,道:“好吧,你們先退下。 ”沈畢和黃永善施禮後退了下去。
“接下來的大戰將是一場戰略性的決戰,朝廷一定要調動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這場戰爭中去,從現在起:一切以戰爭為主,一切都要服從戰爭,經濟也要轉入戰時體系。 ”李雋把北伐之戰定性為戰略性的決戰,如此重要的大戰,必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才能有足夠充分的準備。
李雋的話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一切服從戰爭!事實了證明李雋的定性是正確的,要不是李雋沒有為連串的勝利迷惑,進行了非常充分的準備的話,當旭烈兀統率的“色目軍團”出現在中原時,成敗還真的很難說。
“皇上聖明!”廖勝功對李雋的定性深表贊同,道:“韃子在中原經營四十多年,其勢力非常強大,不能等閒視之。 中原自古是華夏的根本之地,對於朝廷來說極其重要,同樣的,對於韃子來說也是生死之事。 北伐之戰必然是一場事關國運,攸關華夏命運的生死大戰!朝廷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充分,越是充分。 勝利的把握越大。 ”
杜大用發表看法道:“廖將軍所言極是,我也是這麼看。 依我看,中原之地一馬平川,特別適合於騎兵作戰,可以充分發揮騎兵地機動性,進行長途奔襲、大縱深穿插、大迂迴大包抄。 可以這樣認為,北伐之戰敵我雙方誰擁有更多的機動部隊。 誰擁有更多的騎兵部隊,誰能更好地運用這些機動部隊。 誰就會取得勝利。 因而,臣奏請皇上,朝廷應該組建更多的騎兵部隊。 此事,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