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傳來雄渾的陝北民歌。
苦與不苦只是一種感覺問題,當注意力不集中也就不會覺得累。 段幹木他們唱著歌趕路。 注意力轉移了,走起路來也快得多了。
正想著回家地李雋也沒有注意到這事,直到一口氣上到山頂才道:“這路也不難嘛。 ”
他地說法立即得到段幹木他們的贊同,道:“對呀。 真地一點不累,唱歌也能提神,走路也不累,真是怪事。 ”
“你說什麼?唱歌,你們唱什麼歌了?”李雋還沒有反應過來。 非常驚奇地問道。
段幹木笑道:“皇上,你這是怎麼了?你不是唱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嗎?”拉開嗓子唱起來,準備亮一嗓子:“大風從坡上刮過……”
一道靈光從心裡閃過,李雋想到一事,道:“太好了。 幹木,你去找些人來。 要嗓子粗,會唱會跳的人來。 ”
“皇上,我們就唱得不錯嘛。 ”段幹木毛遂自薦了,道:“皇上,你何必捨近求遠呢。 ”
這些侍衛個個是大嗓門,很符合條件,李雋點頭道:“說得也是。 來,你們站在一起,我們一起來唱。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預備。 唱。 ”右手向下一劃。 段幹木和一眾侍衛放開喉嚨開始唱道:“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 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日頭從坡上走過,照著我的窖洞,曬著我的胳膊,還有我的牛跟著我。 不管過了多少歲月,祖祖輩輩留下我,留下我一往無際地唱著歌,還有身邊這條黃河。 ”
山頂上飄來黃土高坡地美妙歌聲,一開始將士們很是好奇,驚奇地望著山頂。 黃土高坡是一首為人喜愛的民歌,很是動聽,到後來將士們也跟著唱起來。 聽到歌聲的將士們不斷加入“合唱隊”,唱歌的人就越來越多了,一時間,整個秦嶺山中,只要有宋軍的地方都在高唱黃土高坡。
唱得最為奇特的當然要數朱瑞祥的炮兵了,他們的唱法是“我家住在黃土高坡,一二三,走!大風從坡上刮過,一二三,走!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一二三,走!”
唱一句,喊一嗓子號子,把一首原本動聽地黃土高坡唱得不成樣子,不過,他們卻從中得到新的樂趣,精神振奮,抬起炮身,扛起炮架輕鬆多了。 唱到輕鬆處,還可以小跑著上山,彷彿上千斤重的炮身不再沉重,和四兩棉花差不多。
朱熹論歌詠,認為詩歌是心聲的凝結,情到之時自然而發,具有震奮心神的神奇作用。 朱老夫子德行有虧,理學很是害人,對詩歌的見解很是獨到,讓人不得不服。 將士們歌唱得越響亮,精神越振奮,走起路來也就更加輕鬆,秦嶺也不難征服。
李雋想到地是管仲在逃跑途中作《黃鵠》的故事。 管仲在政爭中失敗,給魯國囚禁。 齊桓公採納鮑叔牙之議,決定拜管仲為相,首先就得把管仲從魯國弄回國,就以射鉤之事為由頭,說要親手砍下管仲的人頭。
射鉤之事是管仲在政爭中用箭射殺齊桓公一事,管仲本是妙手,善射之人,一箭射中了齊桓公身上的鉤、,齊桓公咬破舌頭吐出一口鮮血裝著給射中了,騙過管仲。
齊桓公以這事為由頭,誰都會相信,魯公信以為真,真的把管仲交給齊國。
管仲知道魯公必然後悔,會派人來追殺他,才在囚車裡作《黃鵠》之歌,教押送他的齊兵唱歌。 這些兵卒一門心思唱歌去了,走路也輕鬆了,一天走兩天的路程。 等魯公反悔,派兵來追殺管仲時,他早就到了齊國境內。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齊桓公稱霸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李雋仿效管仲故事,這一教唱歌,宋軍的行軍時間還有不大為縮短的道理。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八章 奇襲略陽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八章 奇襲略陽
“真他**的……”柳河子手扶在一株大樹上喘著粗氣,抱怨起來,本想說真他**的累,突然想到在最累最睏乏的時候一提起這個字眼對身心俱疲的宋軍來說具有不小的打擊力,無異於吃了一個小小的敗仗,才住口不言。
趕過長路,處於極度疲勞中的人一定知道最忌諱的就是累字;極度飢餓的人最不想聽到的就是餓字,因為這些相應的字眼會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弱點上來,對精神的打擊很可怕。
柳河子不提,並不是說別人不提,焦裕喘著粗氣,手扶著樹幹,慢慢坐在地上,大叫一聲:“真他**的累啊。 ”仰面倒在地上,那感覺特別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