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大夥兒常點的小菜之後,前來訂貨的人越發多了,而為了秦掌櫃的為了保持優勢,每每等林寶珠又有什麼新鮮花樣製成時候,都會最先定下前幾批。於是,這生意自然是越發紅火了,連帶著一些雜貨鋪都找來想進一些乾貨賣。
因著要貨量驟然加大,林寶珠跟張秀娘商量過後,就請了幾個嬸子來幫忙做工。當然,也都是找的不愛嚼舌根的老實人家,來的時候還簽了做工契約,要保證不把看到的外傳,若是查到了要賠付作坊的損失。
本來能到張記做工就是村裡不少人的心願,現在誰不知道,張記工錢不少而且主家寬厚,更重要的是壓根不會剋扣他們的工錢。所以不說林寶珠要求的契約,就算有心人來打聽,那幾個做工的嬸子都只是打著哈哈閉口不提一點。
所以到現在為止,村裡人都是隻知道張滿囤跟林寶珠兩口子福來運轉,做起了掙錢的營生,能賣茶還賣吃食,卻並不知道更多的細節。
不過這也不妨礙大傢伙臆想跟猜測,而張里正對這一切自然是樂得其所的,畢竟現在得利的是整個村子。沒看見那些個原本哭兮兮天天勒著褲腰帶過日子的村民們,如今各個都精神抖擻的,加上種地跟做工,家家戶戶手裡多多少少都有了些餘項。
當然,他自是希望以後整個村子都能如此的,不過他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知道就算再怎麼希望,也沒理由逼著人家張家兩口子為整個村子負責。
也正是因著這樣想,所以對於一些跟他跟前嚼舌根說張家兩口子不厚道的人,他向來不加顏色。如果碰上對方家也有營生,他更是會出言冷冰冰的訓斥幾句。
不管怎麼說,反正現在對於張記心懷感激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現在家裡的生意越發好了,兩個作坊也上了正軌,雖然家裡還欠著銀子,可相比於對未來的期盼,那些都算不得什麼。
得了空,林寶珠也會下廚做頓有花樣的飯食,然後讓自家男人去叫了秀娘嫂子一家來吃。大傢伙吃著飯嘮著家常,時不時絮叨絮叨過去的事兒,再展望一下未來的美好生活,那日子當真是有滋有味的很。
這不,留著倆大男人在正屋廳堂喝酒吃飯,林寶珠跟張秀娘就帶了招娣到廂房歇著了。吃飽了飯,娘仨難得偷歇半日湊到一塊說會話,氣氛當真是清閒舒坦。
現在吃食作坊那邊也有人做活兒,當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計,只最重要的地方還是窩在林寶珠跟張秀娘手裡的,所以倆人清閒了不少卻也沒惹出別的麻煩來。
期間也不是沒人偷著來張記想學點東西,然後回去自個折騰著弄,只可惜到底沒有林寶珠的魄力說置辦作坊就置辦。更何況,現在最大的主顧都在張記進貨,而一些邊緣的小攤位她也並不在意。不過雖說林寶珠不在意,可那些人還是喜歡跟張記打交道,一來價格上並不過分也不必後來跟風出現的作坊高。二來張記給的分量足,甭看價格差不多,可做成菜當真比別人家的要多上一些。
人都不是傻子,沒必要為著節省表面上的幾文錢,弄得丟了真正的實惠好處。
張秀娘見林寶珠縫衣裳總是磕磕絆絆時不時還自個扎一下,不由笑著伸手接了過來,一邊幫著縫補一邊教著該怎麼下針。邊上招娣也細細瞧著,順便幫著寶珠嬸子跟自家孃親抻線。
“招娣,最近怎得不見杏兒來找你玩了啊,別是鬧彆扭了吧。”林寶珠見招娣這幾日天天跟著張繡娘來,並不想之前那樣吃過飯歇一會兒就跑去找杏兒去割草或是撈小魚餵雞鴨了,不由好奇的問道。
這倆小姐妹自打熟了以後,一直都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這麼突然就不往一塊湊了,可不讓人覺得詫異?
“我也不知道,好像是說這幾天有楊家莊的人來走親,杏兒一時半會的騰不開工夫出來。”招娣歪歪頭,學著林寶珠平日裡的樣子攤攤手錶示不關她的事兒。然後嘆口氣,像個小大人一般搖頭道,“也不知道馬家奶奶咋了,總拘著杏兒在家。”
知道倆人沒鬧矛盾,又想起之前好像是聽馬嬸子說過,她孃家嫂子那邊幫著杏兒說了門親事,隱約記得好像就是楊家莊的。不過當時馬嬸子只管高興的見牙不見眼的,又說還沒談妥,也不好張揚,省得對杏兒的名聲不好,於是她也沒好意思細問。
這會兒聽招娣說起來,估摸著就是楊家莊那邊來人了。
想到這裡,林寶珠不由嘆口氣,古人成親也忒早了些。不過十三歲,自個還是個孩子呢,就要張羅著相看人家。縱然是喜事,可她還真有些笑不出來。
可她也清楚,這是如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