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箭的也一動未動,既未“其近在鼻”,也未“其大如日”,依然是一顆紅色鵠心。又一刻時過去了,他握住弓靶的左手出汗了,引箭鉤弦的拇指、食指、中指全都麻木了,一股不知如何發洩的怨氣使得他瘋狂拉弦,那弦“砰”,的一聲斷了。他懊喪地把弓向外一扔,然而孔子正站在他的身後,把弓接住了。
“夫子,我,我用力過猛,這弦被拉斷了。”子路支吾著。
“不妨,莫性急,就像方才那樣,瞄準箭鵠,引而不發,心平氣和,神凝意聚。這樣,你會感到體內有一股真氣執行,再將此氣聚開目中,你便會看到那鵠心‘其近在鼻,其大如日’了。”
孔子說著重新換上弓弦,雙腿一前一後站定,上箭拉弦,弓如滿月,全身一動不動地佇立在那裡。一刻時、二刻時、三刻時過去了,他依然紋絲未動。子路說
又過了若干時刻,孔子才放下了弓箭,擺擺手,平淡地說道
“當然,當然,弟子已知夫子臂力,但不明這其中的道理。”
子路口服心服地說。
“此內力與外力之異也!”孔子解釋說。“外力不以德攝,徒體力耳,難以持久。內力乃以德助,化為毅力、志力、心力、韌力,可五力俱匯,曠日持久。內外相輔,勇德俱臻,方可百戰而不殆,禍不及身焉!”
子路被這一番宏論深深打動了,拱手抱拳說
孔子笑道
“多謝夫子教誨!”子路躬身施禮。
自此以後,子路早起晚歸,苦練射藝。時入隆冬,天氣像故意跟子路找彆扭似的,日日大雪,天天酷寒,子路在雪地瞄準,風中託石,從不輟止,孔子和弟子們都為子路如此勤奮而喜悅。百日將近,眾人正議論著如何幫子路拜師學行禮,正式入門,這時,子路的心情卻越來越煩躁了。
連日來,儘管子路拚了命似地練習,也不見長進。那鵠心像是嘲弄自己似的立在遠方,既不見近,也未見大。他越是焦躁,效果越壞,練了不幾刻,便是渾身熱汗。子路心想
夜半,狂風野獸般咆哮,大雪盈天吞地,孔子一覺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他想去告訴子路,今日風雪特大,不要再練了。但又一想,還是試一試他的毅力,看他如何抉擇。孔子披上衣服,點上燈,抱了一些《易》簡,細細地琢磨著。這部書太深奧了,一般人都難以理解。為了弟子們學習,也為後人著想,他打算著一本解《易》之傳,姑且名之為《易大傳》吧。這樣可以把自己多年研究的心得和對人生世事的看法融匯進去。
忽然,他聽到外面有聲音,伏在牖上向外一看,只見風雪夜中,有一個人正在用木鍁剷雪。孔子趕忙來到門外一看,啊,正是子路。他心中一陣驚喜
孔子被子路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踏著剛剛剷出的雪壕似的小路朝子路走去。
子路回頭一看,見是夫子來了,急忙說道
孔子見子路絡腮鬍子上結滿了冰碴,全身被白雪裹著,心疼地說
“不,如果不剷出路來,到天明雪會積得更厚,越發不易鏟了。”
“咳,如此狂風暴雪,用不了多久就把雪壕填平了,鏟也無益,還是回去吧!”孔子勸道。
“不,我一直要幹到風停雪住!”子路執拗地不肯罷手。
孔子上前硬奪下木鍁說
二人坐定,孔子慈愛地望著子路說
子路迫不及待地說
“是啊,比方這箭吧,兵矢,箭槁前面五分之二與後面五分之三輕重相等;鍭矢,前面三分之一與後面三分之二相等。箭羽長為箭槁長的五分之一。如箭槁前弱則箭垂而偏低,箭槁後弱則易掉頭回飛,箭槁中弱則紆迴不直,箭幹中強則輕飄不定,羽毛太豐則箭行遲緩,羽毛太紆則疾速旁落。是故擇箭,其形自然圓潤,同圓者以重為佳,同重者以節疏為佳,同節者以色如慄為佳。你看,這矢箭之中,我已為你備齊各種箭槁,不知你察覺否?”
“啊,果然如此。”子路這才仔細觀看矢箙中的箭槁真的各有不同。他把一支支箭擺在案頭,像是第一次見到它們。
“這是鍭矢、殺矢、兵矢、田矢、茀矢……”孔子一一向子路指點著。接著他又順手拿起弓對子路說
子路高興得像個孩子
“弓體外橈多而內向少者為夾臾之弓,宜於繳射。外橈少內向多者為王弓,宜於射革與木椹,外橈與內向相等者為唐弓,宜於射深。弓角優良者為句弓,角幹皆優者為侯弓,角幹筋皆優者則為深弓。”
“夫子,怪不得世人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