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又有何用呢?

“肖老弟,這一點老納就沒有辦法明說了。因為這涉及到禹王陵和我爐峰寺的一些往事糾葛。相信肖老弟不會讓老納為難吧?”

“大師開玩笑了。既然是關係到一些不便開口之事,晚輩怎麼敢再詳問。”

法慧笑了笑,很滿意肖忉的回答。

“還有第三件事。今天肖老弟和我們一起去過禹王陵了,也知道禹王鎮丟失大禹頭像的事情,我想肖老弟可能以後會和禹王頭象打些交道,我希望肖老弟可以盡一切辦法把禹王頭象給搞回來,千萬不要讓他流到海外。”

“大師,我只是一個小刑警,怎麼大師會認為我會和這件案子扯上關係嗎?”肖忉很納悶,不知道這個老和尚倒底在想什麼東西。

“也許是老納多慮了,我是總感覺大禹王頭象在失蹤後三十年香港出現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可是這不是一件走私案件?要知道中國每年都會有上萬件的文物流失。大多是流到海外,這是國家都感覺到很頭痛的事情,我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呵呵。肖老弟或許有所不知。剛剛我同趙道兄還有令師和另外的幾位大師道長都談論過這件事情,隱約感覺到有些可疑之處。九龍山陳子俞剛才同我們說過,在九龍山近些日子有可疑人物出現,專門在窺視九龍山禹王廟內的情況,似乎還對禹王象頗有興趣的樣子。而我會稽山數日前我也感覺到似乎有奇怪的遊人出現,可惜老納沒能查清楚他們的底細。他們似乎對禹王像和禹穴極有興趣。再加上禹王頭像若名在香港出現,這些似乎都太巧合了,為什麼一時間會有這麼多人對大禹生平最重要的三個地方這麼重視?”

還有這些事情?可是這是你們開私會研究的問題,來找我部,我可是什麼都不知道啊。

“能否請大師明示一下,您認為這裡面倒底隱藏著什麼玄機?”

“肖老弟可能也會知道,我中華又稱九州,九州因何而來?”法慧考問起了肖忉。

這種常識性的問題肖忉自然知道。

在大禹治水成功之後,舜禪位於禹。後來禹在位時間一長,眾多的諸候紛紛離心,在一次諸候大會上,禹提出把皋陶訂為了接班人。而當時皋陶年事已高。許多諸候紛紛議論,以為禹假訂皋陶為接班人為藉口,想把位傳於他的兒子啟。在那次會議之上,不辭而別的諸候竟然達到了三十三人。禹深感震驚。在這之後,大禹清查了一下不辭而別的諸候,發現大多數為東南方的諸候,於是禹又決定在會稽大會諸候,並在會上向各方諸候道歉。因為大禹道歉的態度十分的誠懇,各方的諸候都清除了顧慮,表示和大禹同心同德。

哪知道在大禹大會諸候返回的途中,忽然傳來了皋陶去世的訊息,於是禹又將伯益訂為了他的接班人。於是諸候更加知道了自己誤會了大禹,於是紛紛進現黃金(實際為黃銅,周以前因銅極珍貴,稱為金),後來,大禹便將每個地方所進獻的“金”鑄造成了鼎,分還給送他金的地區,並將此州的山水花鳥雕刻於上。當時一共造了九個鼎,分別是送給了:“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個地區,於是九州隨成為中國的代名詞。而“訂鼎”也就成了取得全國政權的意思了。

第82章:九鼎的傳說(二)

“哦,肖老弟說的很對,可是這九個鼎倒底哪裡去了你知道嗎?”法慧肯定了肖忉的回答,又接著問道。

“這,晚輩不知。”這個問題連司馬遷都都答不出來,肖忉怎麼可能會知道?

“一般來說九鼎的下落有三種說法,一種是‘宋之社王’,在秦滅周以前,九鼎已經不見;另一種是秦滅周後,取得九鼎,然後九鼎又忽然失蹤的說法;這兩種說法都是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還有一種是班固的《漢書》中,說九鼎在周平王的時期,已經落入了洇水之中,而秦始皇稱帝,曾經派人打撈,可是卻一無所獲。至此,九鼎在中國的歷史上徹底的消失了。”

“可是,大師,這些鼎不是幾千年前就已經消失了?那和現在有什麼關係?”

“我剛剛說的只是歷史上的記載。可是你可知道九鼎的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什麼時候?”

“請大師明示。”這老和尚真羅嗦啊。

“在我法術界,歷代有一個傳說。就是在元末之明,朱元璋曾經偶然在江撈出九鼎,朱元璋因此而成就帝業。可是在他稱帝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想必你也知道。”

“哦,是修了禹王鎮的禹王亭。”

“是的,但是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