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4部分

可以說,這是劉瑾一生中最風光的時刻,真若比起來,只怕後面的九千歲魏忠賢也沒有他手頭掌握的權力大。

獨掌大權之後,劉瑾也得意到忘了形。

作為一個太監,因為身體上有殘缺,心理本就不太正常。一般人所能享受到的東西,他們也享受不到。所以,對於權力和金錢這兩種東西,有著普通人所不具備的狂熱嗜好。

權力,劉公公不缺,就是缺錢。

他這人草莽出身,沒什麼文化,也不懂得撈錢的門道。

沒辦法,只能將臉抹了不要,直接向官員索要賄賂。

別人要麼畏懼他的權勢,要麼是有意討好,賄賂起劉公公來自然是禮數足夠,數目巨。弄到劉瑾最後突然發現,直接要錢這法子比做什麼生意都強。

於是,他就索性開出一個單子,比如什麼級別的官員來找自己辦事,要給多少錢,核定了一個嚴格的標準。

第七百三十四章 整治軍屯即將開始

明朝的官員俸祿極低,比如一個正七品的知縣,一年也就三十來兩銀子。

摺合成現代社會的人民幣,一個月也就兩三千塊錢的樣子。

這大概要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貧民,知道百姓的疾苦,對於官員的貪汙**一直抱有極大的警惕,矯枉過正所致。

這二三兩一個月的銀子表面上看來維持一個官員每月的生計當不在話下,可問題是,這工資還包含著辦公費用。而明朝有是出了名的小政府,大社會。一個七品知縣領了工資,還需要拿這錢給師爺、衙役發薪水。如此一來,每月都有巨大的赤字缺口。

地方上如此,中央政府也是如此。

所以,到了後來,大家都覺得這麼下去不是辦法,於是,開始了自湊資金解決辦公費用問題。

如此,就產生了一個種叫常例的東西。

所謂常例,就是官員們在打交道中互相送錢。

比如,你是一省的巡撫,要向中央要一筆河工銀子,合計十萬兩。

得了錢之後,你得按照一定比例,比如兩成,返還給吏部。剩餘八成,才真正屬於你自己。當然,這八成中你還得提個三四成,用來給辦河工的人開工資。真正用在防水防災上面的,有個四成就算是不錯的了,堪稱清廉。

去中央辦事,要給人送錢、提成是一種常例。

每年夏、冬兩季,你還得給相關上級單位送錢。

夏天的叫冰敬,冬天的叫炭火。

尤其是炭火,因為是在春節前送,顯得分外隆重。你若是給得少了,好說,來年咱們打交道的時候,你就等著被穿小鞋吧。

以前,這些常例也沒有一個標準,大家都是隨喜,數字都限制在一個大概的範圍之內。比如你給內閣閣老送炭火,一般都在兩千多兩,最多不超過三千。

今年過年,是劉瑾獨攬大權之後第一次收禮。

他本就愛錢,又一想,內閣閣老都能得三千。我劉公公乃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手握批紅大權,可比內閣牛多了,這個是數字自然要向上浮動一下才合乎身份啊!

一拍腦袋,劉瑾就列了一個表格,下發到各級政、軍機關和衙門,算是一個正式檔案。

上面規定,省巡撫一級的官員給他劉瑾送炭火的時候要送一萬兩,府一級五千。鹽政兩萬、河政兩萬、漕運兩萬……如此種種。

劉瑾獅子大張口,就拿省一級別來說,一萬兩,那可是上千萬人民幣啊!

這還僅僅是炭火,其他,你進京除了給劉瑾送常例之外,還得辦事吧。對不起,另外給錢吧。省一級一萬,府一級五千……

光一個春節,劉公公就吸金百萬,一躍成為億萬富翁,過了一個肥年。

百萬不過是冰山一角,劉瑾不是一個人戰鬥,他手下可養著一大票人馬。

劉公公收錢,他們也不能白跑腿不是,一樣要雁過拔毛。

加上人數眾多,除去他那一份,官員還得另外準備一份。而這一份的數字更是大得驚人,據說,劉瑾手下的所有人馬這個春節加一起,至少得了七八百萬好處。

劉瑾胃口如此之大,進京辦事的地方官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如鹽政與河道這種肥得流油的衙門倒還罷了,拿一兩萬兩銀子出來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毛毛雨,可其他清水衙門的官員卻是苦不堪言。

如果你不給錢,只怕還沒離開京城,一紙免職文書就下來了,你還是麻溜地摘了官帽回家養老去吧!

給錢吧,大家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