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也需要“杞人憂天”一下,為中國汽車的持續發展而做一長遠打算了。
當初,汽車合資之風剛剛颳起的時候,汽車業內普遍的說法是用“中國汽車市場”來換“技術”,也就是,借外國雞來中國生蛋。十多年過去了,蛋是生了不少,但是,會下蛋的雞卻還沒有。汽車研發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於是,就連大眾這樣第一批進入中國的國際汽車企業,也不時地將GOL、高爾夫等已經落後國際三四年的產品拿到中國生產,賣得不好,不總結自己產品落伍,反而說中國消費者不成熟。
目前在合資企業裡,中方雖然所佔比重在50%以上,但是沒有技術支撐的中方,在企業中的話語權似乎並沒有50%那麼多。這樣隱含的危機就是,佔有主導地位的外資企業隨時都可以把我們拋棄。
戴克集團與三菱、現代三者的情況是最典型的例子。4年前,花了20億歐元買下三菱的戴克在數度輸血無效之後,立馬把其拋棄,宣佈要出售三菱。而曾一度是日本人驕傲的三菱汽車只能無奈地等待新買家,因為,這4年裡,其研發早已被戴克所控制。
而同樣被戴克放棄股權的韓國現代則是另外一種情況。由於最近幾年推出了一系列新車型,現代已經在國際汽車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並提出要爭做世界第五大汽車企業。這時,擁有其10%股份的戴克就成了現代的絆腳石。於是,才有了戴克被迫放棄現代的股份。
三菱和現代,同樣是戴克亞洲戰略的組成部分,但卻有著不同的發展。這對於中國汽車不能說不是一大警示。不要以為,國際汽車巨頭在中國有了專案就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