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的法西斯政策。
這樣的變化讓自以為了解馬爾託斯將軍的宋彪和蔣方震等人也感到很驚訝。
因為很多特殊的因素。帝國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對波蘭一直有特別密切的軍事合作與援助,在馬爾託斯將軍推行的波蘭軍事變革中,波蘭軍基本就是中**隊在東歐的一個翻版。從軍制到軍事思想,從裝備到戰術思想,波蘭國防軍都在學中國。
兩國在輕武器裝備領域基本一致。
不僅與此,波蘭也從中國購買了坦克和飛機,使得其軍事力量具備極高的作戰價值。
總體來說,帝國的變化使得波蘭、法國、德國、蘇聯在軍事實力都有較大的增強,其中增強最多的是波蘭和法國。而蘇聯和德國的增強效應也不少,一旦四國展開激烈的戰爭,最終結果如何,鹿死誰手都還是未知數。
……
隨著中日兩國陸軍都開始大規模的進駐朝鮮,雙方在開城地區迅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開城在1911年之後就一直處於中國的控制中,這裡的軍事防禦佈置歷經多年建設,防禦態勢和水平極高,雖然不像馬奇諾防線那樣投入眾多,但是日軍想要突破開城防線還是很困難的。
蔡鍔畢竟有很多年沒有指揮這種大規模戰爭,在戰爭開始之後一直是不溫不火的慢慢的想要摸索清楚日軍的實際水平,此前在漢城雖然有一次小規模的突破戰,但還不足以說明所有問題,而開城戰役就是蔡鍔想要的測試場。
在中央軍部和皇帝的建議下,蔡鍔選擇安排傅作義中將負責指揮開城戰役,並且擔任東北國防軍第一集團軍的指揮官,這個安排恰到好處,因為沒有人比皇帝更明白傅作義的特點。
傅作義在皇帝身邊擔任一等內侍官長達四年之久,經常同皇帝一起進行軍旗推演,戰術規劃水平極高,一貫是皇帝最為欣賞的幾名新系將官之一。
在開城,傅作義其實具備進攻日軍的實力,但他和蔡鍔一樣,同樣希望在陣地戰中摸清楚日軍的特點,畢竟中日辛亥戰爭還是建國之初爆發的,日軍發展了這麼多年,和以前的變化是比較大的,不能照搬過去的經驗。
結果正如蔡鍔的預料那樣,日軍在漢城一戰中暴露的問題並不能完全代表日本陸軍的真實水平,在開城戰役開啟之後,日軍的進攻異常猛烈,雖然缺乏足夠的能夠突破防禦線和火力網的中重型坦克,但是士兵的悍勇程度更甚於當年。
傅作義看起來是那種嗓門大和說話直來直去的典型的中**人,其實他也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外厲內精,練兵嚴格。
同帝國的大部分中高階將官一樣,傅作義也有研讀歷史的興趣,在軍部一貫是以精通春秋戰國的戰爭史而著稱,除此之外,他雖然沒有在日本留學,卻很奇特的精通日本戰國史,閒暇無事的時候,他經常會和中央軍部高層的那幾位留日將官一起討論日本戰國諸侯。
同帝國中央陸軍內部支援大機械化的主流軍官不同,傅作義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他專攻陣地戰,而非機械化作戰。
種種因素使得中央軍部在推選開城戰役的指揮官時,幾乎所有票都投給了傅作義。
仁川空戰結束後不久,開城戰役就迅速打響,日本陸軍開始大規模的進攻開城,試圖開啟進攻平壤和北朝鮮的第一道大門,而負責鎮守此地的傅作義也為此做出了精心的佈置,以求為東北國防軍爭取更多的時間。
傅作義的軍銜是陸軍中將,在他同屆的中央軍院畢業之中屬於最快的,以他這樣的軍銜擔任東北國防軍第一集團軍司令官之職是很合適的。但他的代理參謀長卻只是一名陸軍上校。
這一點很奇怪。
傅作義最初對這件事不是很高興,雖然以他的能力不設參謀長也並無太大的問題,哪怕暫時安排不了合適的參謀長。至少也應該是少將一級擔任代理參謀長。
帝國陸軍之中精銳雲集,被稱作軍事奇才的中青年將官數之不盡,少將一級軍銜真是多如雨後繁星。
可這件事是皇上親自作出的安排,傅作義也只能接受。
這位陸軍中校叫粟彬。年紀很輕,1926年才考取中央軍事學院,1929年畢業後分配在第八步兵師。1933年調入內廷參謀局擔任三等參謀官,1937年以二等參謀官身份擔任蔣雁行上將的副官,以自由聯軍身份參加西班牙內戰,1938年4月回國,擔任第十四步兵師的教導長。
不管怎麼說,一個三十歲剛出頭的青年校官突然被派到一個集團軍擔任代理參謀長,這個事情肯定是過於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