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部分

宋彪默默的思考著一些細節問題,特別是在彈藥、人員、火力等方面,一直不停的反覆思索,天生的軍事嗅覺讓他一直有種不太好的預感,那就是蘇俄紅軍的進攻會非常快,很可能就在近期。

雙方主力看似相距四百公里,可能只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就會正面主力決戰。

蘇俄紅軍其實和帝國中央陸軍一樣,都是以速度和猛攻為最高指導思想,這種思想來源於托洛斯基在蘇俄內戰時期所建立的方針,由此而影響深遠。

在現階段,得益蘇俄內部一些在中國擔任過軍事顧問的沙俄將領的幫助,蘇俄在這種轉變上顯得更為輕易和從容,並且也採用增加人數的方式來彌補快速作戰情況下的火力不足問題。

想清楚這一點,宋彪果斷的下定了決心,這就重新返回指揮部召開臨時例會,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戰術部署上的調整,抽編出四個坦克旅、兩個整編步兵師、一個輜重旅、兩個騎兵師作為機械化的第三集團軍,將這個精銳部隊壓縮在兩個集團軍的中間,隨著配合一個集團軍突擊敵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221章 致命一擊

帝國中央陸軍師承沙俄,而蘇俄紅軍則是沙俄陸軍的直接繼承者,雙方在此時都迎來了一種難以擺脫的宿命,而這場宿命的對決最終將會改寫整個人類史,它的意義實際上並不亞於薩拉熱窩事件,甚至也不亞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它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二戰的格局。

總之,無論戰爭的結果如何,中蘇矛盾都會在未來半個世紀,甚至是一個世紀裡主導著整個世界的發展。

蘇俄紅軍是一個很可怕的對手,作為沙俄陸軍的繼承者,它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沙俄陸軍的兩個根生蒂固的缺點,一是改變指揮官的僵化和保守,新一批的軍事指揮官更為年輕,大多出身於中下層軍官,擁有更為靈活多變的戰術;二是激發俄軍士兵的集體鬥志。

雖然蘇俄紅軍的大部分士兵還是缺乏合適的嚴格訓練,但它的戰鬥力絕對是要高於沙俄陸軍的,否則後來也不能輕易的擊潰協約國聯軍和俄國白軍。

如果不是後來的大清洗運動,蘇聯紅軍在二戰初期的表現也不會是那麼差,更不會大量缺乏優秀計程車兵和基層士官。

宋彪對此有著非常充分的思想準備,所以他採取一種穩妥的戰術,也不依賴白軍,更不聯合白軍進攻,而是穩守在新西比利亞地區,積極籌備作戰,等待蘇俄紅軍跨距離和帝國陸軍決戰。

當然。他並不是害怕畏戰,他之所以採取這種孤立的守勢正是等待一個最好的決戰時機。

此時的情形已經非常明顯。雙方都試圖在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中決定勝負,一方堅定的相信無產階級革命的必勝。一方堅定的相信中華民族光復革命的必勝,時間對帝國陸軍是有利的,對蘇俄紅軍是不利的,所以,蘇俄紅軍必須採取更為積極主動的進攻態勢,提前逼迫帝國陸軍決戰。

在最為寒冷的2月份抵達之前。蘇俄紅軍在1919年的12月4日就緊急的發起了大規模的攻勢,果然和宋彪最初的一種預估相似,蘇俄紅軍將一直藏在後側的第三方面軍推向前,但將南側的第二方面軍也推向前。反而是將北側的第一方面軍滯後。

這種進攻態勢頗是讓人感到奇怪,但也在常理範圍內,因為第一方面軍滯後的目標就是要保持西伯利亞鐵路的控制權,用第二方面軍和第三方面軍進攻新西伯利亞。

雙方首先在科切尼奧沃的這個小鎮爆發了前哨戰,帝國陸軍迅速後撤,作出死守新西伯利亞的態勢,誘使蘇俄紅軍繼續進攻。

這是一場足以和凡爾登戰役相媲美的世界級規模的大戰役,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將達到400萬的規模。

在六十公里方圓的戰場上,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投入規模和密度,這又意味著何等密集的火力。雙方都是大炮主義的陸軍,蘇俄紅軍為了這場新西伯利亞戰役調集了兩千五百門火炮,以三英寸露西亞野炮為主,而帝國陸軍則調集了3780門身管火炮,以m1912型75野炮和m1914型105輕榴炮為主,兩種火炮都採用了法式的長行程制退器,105輕榴炮則全面採用了卡車牽引。

除了缺乏衝鋒槍外,蘇俄紅軍從俄軍、白軍那裡繼承和繳獲的裝備水平大致同帝國陸軍相當,以輕機槍為主要火力。追求快而猛烈的強攻。

這幾乎就是二戰中的庫爾斯克戰役的提前上演。

瘋狂的火炮彈雨在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