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德摸摸頭:“那什麼,奴才弟兄三個,還有個弟弟觀音保,已經入官學讀書了。奴才哥哥和奴才都有兒子了,也別把奴才哥哥給拿下來了,成不?”咱不怕斷了香火,啐,咱家瑪法什麼時候算漏過了?
死皮賴臉求上進啊!康熙不由對他另眼相看了。沉思著看著他:“好好好。朕允了,你去罷。”
臣下新一代忠君愛國又上進,是能令一個君王很欣慰的事情。第二天,收到了太子的書信,得知自己寶刀未老、雄風猶在,跟兒子一起抱兒子,康熙的心情更是好得不得了。
然後看了太子的請求,心裡一算,可不是,孫子都能讀書了。愛新覺羅家真是枝葉茂盛、人丁興旺,心情又好了一層。
只是孫子的名字有點兒麻煩,他需要酙酌。未來孫子會越來越多,還是排好輩份,定好規律比較好。這個有點傷腦筋,需要多考慮幾天,唔,即使是煩惱,也是甜蜜的煩惱啊!
提筆批示:“知道了,如你所請,與兆祥所阿哥一同讀書。孫兒之名,待朕酙酌再定。”
心情大好的康熙,帶人繼續他的秋遊之路。
大家都有名字了
大阿哥告狀事件,在康熙不以為嚴重(所謂嚴重是指兄弟反目),太子妃有意隱瞞,而太子毫不知情之下,就像投入湖面的小石子,泛起一圈漣漪之後,就這麼消散了。更多的人,壓根兒就不知道有這麼一件事情發生。
對於遠在京城的胤礽來說,他現在要做的是把家給看好,別的事情,再議。當然,如果他知道了大阿哥的舉動,或許就不是這樣淡定了。幸好,他不知道,他還秉承著最近一兩年的心得,繼續表現出了對大阿哥的忍讓與關心。
給康熙寫信:“皇太子臣胤礽謹奏:恭請汗阿瑪萬安,其次,宮中一切安好,天氣漸涼,皇太后祖母食慾大增……宮中諸妃母一切安好,陳貴人處有翊坤宮妃母照看,按太子妃探視回言,極是妥當……乾東頭所、二所、三所之份例皆選上等,又,乾東頭所產期將近,臣已命太醫院、內務府早作準備,汗阿瑪與大哥不必擔心……”
康熙接了信一看,老懷大慰,看吧看吧,你們誰再說我兩個兒子不合?老大怕老二被奴才帶壞了,特意關懷,老二呢這麼為老大著想,真是兩個好兒子啊!
心情一好,康熙的思路也順暢了,提筆寫字,給孫子們起名字。清代皇室起名字,到康熙初年還是非(提供下載…3uww)常混亂的,既沒有規律也不用避諱。康熙的前幾個兒子也是,揀好聽的起唄,不幸死傷慘重,剩下的少也談不上什麼規律。
直到老三、老四降生之後,康熙才轉了兒子運,孩子的成活率高了起來,這才統一規定了番號。皇子的名字都是兩個字,以‘胤’作為共同的輩份,另一個是固定了一個‘礻’旁,反正有‘礻’旁的意思都挺吉利。
按照康熙的想法,眼看兒子們和睦(大誤!),家族人丁興旺,接下來還是按照這個起名原則,給孫子輩起名字。同樣是雙字名,規定了一個字作同一輩份名字共用的字,另一個字也固定一個偏旁。
康熙算了算,他現在有十六個兒子,陳氏肚子裡那個先不算、老六、老十一掛了了除去,還有十四個兒子。子又有子,不按他的戰鬥力,哪怕減半,一個兒子,生下七個兒子算,這就是……將近一百個孫子。得選一個字多的偏旁才好,同時,還要寓意美好。
康熙揚聲叫魏珠:“去取《爾雅》、《說文》來。”也就是他了,出行還帶著一堆的書,各種工具書俱全,想用隨時拿。魏珠也習慣了康熙時不時看,重複了一遍書名,見康熙沒有異意,親自跑去取了書來。
康熙一面翻著書,腦子裡一面想來想去,最後給孫子們定了‘弘’字輩。弘,大也。又定日字旁為另一字的固定偏旁,有日作偏旁的字,意思都不會太差,日字旁的字還挺多,看著夠用。如果不夠,字裡帶日字的也不少,同樣可以拿來用。
想好了,康熙拉過一張紙來,開始寫字,先在一張紙上寫了個大大的‘弘’字放到一邊。然後拉過另一張紙,把日字旁的字都劃拉了來,先揀意思最好的那一堆寫,準備著,給已經生下來的,還有未來兒子們的長子、嫡子們用,至少要弄個二十個。至於生得晚的、親媽身份不給力的,只好用次一等的了。
老大媳婦這回該生個兒子了吧?得留一個給他用,即使不是兒子,老大的長子也該有個好聽的名字。太子家的三個更不用說,尤其是小胖子,更要仔細酙酌。還有老五的大兒子、老三老四的媳婦也快生了。
寫啊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