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吧,今個兒可是中秋,家裡事多,不吃飯啦,真是閒乎的。”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說笑笑,想著今天中秋,可是有很多事兒忙活的,說笑了幾句就散去,各自忙手上的事兒了。
李明錦幾個走進家門,就發現爹和兩個叔叔今天都回來了,姑姑也回來了。堂屋裡邊邊兒,老爺子正在和兒子女婿說著話。看到走進來的孫子們,老爺子滿是褶皺的臉上笑容加深,起身站起來,李明錦三人連忙放下手中的行李,上前給爺爺父親等人行禮喊了一聲,老爺子連聲說好,看著三個孫子一副讀書人彬彬有禮的斯文俊秀模樣,心裡很是自豪。
“回來了啊,過來坐。”小姑夫蘇昌餘笑著拍了拍李明錦的肩膀。蘇昌餘是楊成的小舅舅,李明錦沒想到的是盡然最後和楊成成了親戚。
“姑父”
“姑父”
三人依次給姑父見了禮,坐下應答著長輩的問話。
前幾年李家因著販貨做點生意,也是賺了一點錢,原先一直沒人過來給李婷提親,等李家房子都翻蓋完了,又聽說李家在做生意之後,一下子來上門提親的倒是不少。王氏仔細的打聽了來提親的人,不是家裡人員不睦,就是別有企圖,現在家裡不缺錢了,哪裡捨得閨女去受那個罪,索性就推辭掉了,俗話說小鬼難纏,一來二去的,就有閒話說李家的閨女眼界高。王氏氣的仰倒,但是卻是沒人來提親了。又過了兩年,李婷十七歲了,在村裡可是大齡女子了,王氏心裡急的是火急火燎的,恰逢河東村有媒婆來給河東蘇家小兒子提親來的,王氏一聽媒婆說就知道說的是誰,可不就是聽孫子提過的那個同窗的舅舅。
王氏隨後就去打聽了這個蘇家的事兒,有三個兒子,家裡在南山鎮上有個鋪子,大兒子管著,老二在家裡,小兒子蘇昌餘今年二十歲了,常年跟著人跑鏢。說過兩回親都沒說成,第二次和女方鬧開了之後,這蘇昌餘就很厭煩家裡給自己收親,索性就離開了梓州跟著鏢局跑遠端的鏢,一去就是一年。
蘇家人也很愁,還是聽村裡人無意中提起河對面的河東村李家有個老姑娘沒說人家,後來又聽外孫說是同學的姑姑,聽了李家的事兒,就覺得流言不可信,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找了媒人來蘇家提親,蘇昌餘本來很反感相親了,拗不過老孃只得去了,誰成想看到了李婷之後,沒想到長的這麼好,看起來也很溫柔嫻靜,反而心急的想娶人家了。兩個人婚事兒都不順,兩家又是有心湊一起,看相互沒什麼不滿,這婚事就算是定下來了,如今姑姑嫁過去半年了,日子過的很是和順,李家一家子對這個姑爺都是很滿意的。
“怎麼樣,明年要下場麼?”蘇昌餘語帶關心的問道。
“呵呵,老師是想讓我們去試試,練練手也好……”李明錦幾個入學已經五年了,雖然啟蒙稍晚,好在後天也足夠勤奮,蘇秀才還是對三人滿懷希望的,尤其是李明秀,那簡直是蘇秀才心中的最佳學生的楷模啊。自古科舉都是萬馬過獨木橋,難度可想而知,自己雖沒有什麼把握,到底是要去試上一試的。
“也好,呵呵……你們還小,盡力就行。”蘇昌餘雖然識字,到底沒讀過多少書,其他的勉勵話也說不出,索性憨厚笑笑。李明錦於是也笑著點頭答應著。老爺子和幾個兒子說起了家裡的打算,李明錦幾個也都坐下來在一旁聽著。
老爺子邊抽個旱菸邊對著兒子們說道:“家裡眼下有點結餘,你娘是想買鋪子,我呢,還是想置點田地,你們怎麼說?”前兩年陸陸續續的家裡也置了十幾畝地,不過手裡有閒錢,就像孫子說的,放著也不能生錢,不如拿出去買地賺點出息,李明錦的原話是拿出去投資,不過顯然老爺子不知道啥為投資,卻是知道錢生錢的道理。
“爹,我想著還是先買點地吧,莊稼人手裡有點心理踏實,呵呵。”李繼旺和老爹想的事一樣的,鄉下人只要捱過餓都知道覺得地是最重要的,轉頭帶著詢問的眼神看了一下坐在旁邊的二弟。李繼興對於置地倒是沒什麼意見,以後家裡人越來越多,多點地多點保障,點頭表示同意,老三李繼達一如既往的沒有任何意見。
蘇昌餘在一旁聽著岳父和大舅子們在說著買地的事兒,沒有插話。心裡很是驚歎,李家家境實際上比外人看到的還要好,自己妻子帶的十二臺嫁妝當時在河西村可是炸開鍋了。私底下還有50兩得嫁妝銀子,妻子也沒有瞞著自己,想著自己家裡給的20兩聘銀,蘇昌餘就覺得有點侷促,不過好在不是過於迂結的人,也沒多想,只是對妻子到底心裡更是多了幾分敬重。蘇家兩個嫂子平時因著家事,就是有點不睦,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