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部分

廂兵扯起嗓子唱起宋代情歌,哥哥妹妹的喊的聲嘶力竭,那些倭女笑聲清脆,一邊回應歌聲,一邊腳下加快速度。

原本蘇堤上都是夯土製作地地面,有趙興參與,這段路改成了石板路,木屐踏在石板上,那種宋代地風韻讓趙興停住了交談,他帶著欣賞的微笑看著這隊倭女娉娉走來。

秦觀隨時不忘向女人展示魅力,這隊青春靚麗、活潑開朗地倭女隊伍立刻引起他的注意,他一轉身,從腰後抽出金絲摺扇,嘩的一聲開啟扇面,將扇子搖的像一個辛勤的小蜜蜂,呼呼直響,順帶著擺出最英俊的姿態,微笑的向倭女們亮相,果然引起倭女們的一片尖叫。

毛滂下手完了,風頭都讓秦觀搶去,他嘆了口氣,自覺自願的退後一步,搖著頭,半褒半貶的說:“天下間怎會有男人搶去秦觀在女人面前的風頭,我認輸,趙兄你上。”

趙興聳聳肩,攤開手承認:“我也搶不過秦觀這廝。”

趙興說錯了,那些婦女雖然在衝秦觀尖叫,有些人甚至胳膊發軟,棄了撐著的竹傘,但她們的腳下並沒有停,用直線距離向趙興走去。

秦觀不忿,他搖著扇子說:“你們是給我家趙賢弟來送午飯的吧,有我一份嗎?”

倭女們七嘴八舌的答應道:“當然有,我們怎麼會落下了秦學士?”

秦觀笑問:“今日吃的什麼飯?”

“黃雀、香芋、鱸魚,還有幾味生魚片,學士快來,今日的飯裡我們最滿意的就是黃雀,可惜數量不多,學士可要好好搶啊。”

趙興聽了今日的飯食,他皺了皺眉頭,草亭裡已經鑽出一群人,唐棣扯著嗓門問:“有金葵嗎?有辣椒嗎?有芥末嗎?還有醬油,別忘了醬油。”

那群倭女攤開幾張草蓆,就在堤岸上開啟食盒,她們首先一樣取出一份,單獨擺放在一個越南紅木漆盒裡,然後由一名倭女提著,跪在趙興面前,舉案齊眉的將食盒頂在頭頂,等待趙興進食,而其他人則圍在倭女的身邊,搶奪剩下的食。

又稱脯,也作“”。在古代是指以鹽與米粉醃製地魚或其他食品。及至宋代。則演化為糟醃肉類。《中饋錄》載錄了脯、制蔬和甜食三個部分,共有菜點製作方法80多種。其中以宋時金華、衢州一帶民間家庭最喜歡食用。

傳說,漢代的時候,海邊漁民將這種酸釀米團當作出海時食用的食品,因為這種食品便於保鮮。自三國大移民時,這種食物的製作方法已經傳入日本,成為華族喜歡的吃法。到了宋代,這種食物開始普及到了民間。

最初,“”傳入民間的時候,日本人不知道這個字的念法。他們吃一口飯糰,就會大呼“好酸”。這話是用宋語說的,宋代“好酸”用現代拉丁拼音註解,就是“SUSI”或稱“sush”。如果用漢字註解,就是“壽司”。久而久之,“”在日語裡就讀作“好酸”,在漢語裡稱作“壽司”。

“”這種菜在宋代並不知名,因為宋代的名菜實在太多了,把“”淹沒了。正因為如此。趙興每次吃到“”的時候,總是不能理解,為什麼現代小資吃日本“好酸”中國“壽司”地時候。總覺得自己特有文化。特有品味……

嗯,他承認,他們這種感覺對了,這玩意確實有文化,不過是一千年的宋文化,一千兩百多年的唐文化,兩千多年的漢文化培育出來地普通食物……可這些他們知道嗎?

現代。壽司的吃法依舊保持宋代的食物風格——也就是食物製作的時候不加鹽。吃的時候要蘸著醬油或調料吃。趙興按記憶中的吃法,捏起一團黃雀。蘸一點金葵,拿一片蘸過醬油與芥末地生魚片裹起這個米團,整個放在嘴裡,然後閉上嘴,慢慢咀嚼,他現在的樣子彷彿回到現代茶餐廳……

宋代認為吃菜時啃咬不雅,菜必須完全放在嘴裡,合上嘴咀嚼,而且不能發出咀嚼聲,不能讓人看到牙齒,這是宋代的餐桌禮儀,也是現代吃壽司時所需要地禮儀。至於抓起一段菜團,像啃羊蹄一樣地一段段撕咬,那是胡人帶來的傳統。而宋人,總顯得那麼溫文爾雅。

是的,溫文爾雅,宴席剛開始的時候,稍稍有點斟酌的氣氛,等大家都盤坐在草蓆上,現場只剩下一片咀嚼聲。

在場的都是官員與鄉紳,在這個文化人聚會的場所,每個人都深怕自己有失儀態。要知道,蘇軾地大嘴巴名聞亞洲,秦觀地莽撞比蘇軾輕不了多少,若一不小心露了怯,這兩人大筆一揮,寫到詩詞裡,那可就臭名一千年了。

幾名倭女如穿花蝴蝶般在席間騰挪,她們用深具漢唐風韻的宮廷禮儀給官員們斟酒倒茶。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