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我只知道南朝齊梁時,道士陶弘景在《綱目》中談起過寒水石。卻不知還有韋小寶,他也提過寒水石?”
趙興看了一眼李之儀,後者馬上回答:“不錯,《綱目》中記載:寒水石,其性屬陰,其氣大寒,其味辛鹹,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於諸鹽。而腎五行屬水,此物入腎走血,故名寒水石……按《綱目》上說,此物確實能做迷魂藥,還能止血。倒不記得還有一個名叫韋小寶的方家,記錄過別的什麼迷魂藥……那石灰真能做迷魂藥嗎?
“想啥呢?”趙興鬱悶的反駁一句。旋即,又好奇的問:“這玩意怎麼就屬陰了?”
那位郎中不屑地看著趙興,答:“啊,這東西需要大火煅燒數日,才能驅除寒性。然後作藥引使用。你想,大火都要燒了好幾天,可見其性多麼陰寒。”
店中地旅客一起點頭,口稱:“寒!寒得很!”
郎中繼續炫耀:“腎走水經,五行屬水,此物陰寒若此,自然有除熱之功,其沉於腎,自然屬水,入腎之後。陰寒之氣一逼,人必定昏迷不醒……”
店中的旅客一起點頭,口稱:“水,水得很!”
趙興搖搖頭,以恍然大悟的口氣說:“原來,只要用火燒過才能用地東西,都是屬陰啊——其實。這玩意能止血,我信!因為煅燒就是個脫水過程,等熟石膏再遇到血液裡地水分,又變成生石膏,結成硬塊,所以能止血。但它地止血地功效與陰陽五行八卦無關呀……嗯,算了,跟古人說這些沒用。”
跟宋人說這些,他們或許不能理解,但旁邊一位一賜樂業童子聽懂了。他突然吐出一個古怪的詞。這個詞是由馬其頓地亞歷山大大帝發明的,時間大約在秦代,他寫了一本書,書名用了這個詞,現代把這個詞翻譯為化學。大多數西方語言中都原模原樣的照搬了這個詞的拼寫與發音,所以,這個詞最後成了世界通用語,而亞歷山大寫的那本書,則被稱為世界第一化學書“。
趙興聽懂這個詞,趕緊問那個一賜樂業人:“你能搞到這本書嗎?”
這名一賜樂業人是剛從非洲被接回來的。他多少知道一些歐洲地科技,但知道的並不多,對趙興的回答,他搖搖頭,答:“我並不知道這裡面的奧秘。只是聽到大人說的話。似乎在描述物質變化,所以用了這個詞——化學。沒錯,大人說的就是化學變化。”
一賜樂業人雖然是語言天才,但這名小孩才八歲,來中國幾個月的功夫,他能聽懂趙興地大部分話,但很多詞彙依然無法正確表達,所以他的這些話是用阿拉伯語說的,胡姬喀絲麗在旁邊做了翻譯。
張用不知道他們在交談什麼,他看著趙興的隊伍只想發笑,等喀絲麗說完,趙興揮手讓那名一賜樂業兒童退下,他插嘴建議:“離人,我聽說你府裡成年人不多,許多重活都是倭女擔任,孩子們根本幫不上忙。你看,我跟你說了幾次,叫你調幾個團練過去,幫著照看門戶——小孩能管啥用,回頭我給你撥半個都去。”
趙興斜眼看了張用一眼,搖頭拒絕:“你不清楚,小孩有時比大人還有用。再說這些孩子都是我的學生,我以前跑來跑去,安定不下來,這次總算安定片刻,打算親自教教這些學生。”
張用一聽,來了精神,他的渾家徐氏也直在背後戳他,他趕緊接話:“離人,我一武夫,恨自己學問太少,幾個孩子不成器,你要辦學,休忘了我家孩子……哈哈,離人是誰,是大蘇學士的入門弟子,幾首名曲轟動汴梁,我孩子跟著離人,要能學上一兩成本事,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張用嗓門大,他嚷嚷完,正好一個提著果籃的漢子走到趙興跟前,聽了這話,趕忙棄了果籃,納頭便拜。
酒館裡這種像客人獻果子香藥之類的小販,宋代謂之“廝波”。
趙興覺得納悶,旁邊過來一位“行菜”,叉手向趙興問安,並指著腳下那個叩頭不止的小廝說:“官人,此人名喚葉學敏,小地名喚齊國貞——這名字都是蘇知州起的,那年密州大荒,小人等父母全部餓死,幸由蘇知州出面,找城中富戶收養,小的每才得以活命,今日學士弟子在此,我等叩拜了。”
趙興鄭重回答:“今日,我就受了老師遺澤。”而後他端坐在椅上,坦然接受了兩位小廝的叩拜。
葉學敏叩拜完畢,起身將果籃奉送到趙興面前,口稱:“聽說恩公要吃黑桃,這山野水果,不值幾個錢,小人便敬獻給恩公。”
齊國貞也在旁邊說:“恩公,這種山果果肉烏黑,世人都不敢食用,也就村夫們撿幾個吃吃,可有人見其黑得嚇人,稱其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