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對臺兒莊戰役的戰略配合。陳誠關於“臺兒莊之勝,在戰略上觀察,乃各戰場我軍努力之總和,不可視為一戰區之勝利”一語雖有些貶低李宗仁的味道,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箇中實情。從津浦線和魯南戰場的具體情況看,八路軍還對臺兒莊戰役進行了直接配合。李宗仁在趕赴徐州前線時,曾會晤了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要求派兵襲擊津浦線,配合對日作戰。彭德懷慨然應諾,隨後與朱德一起電令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聶榮臻等派出得力部隊,“向津浦線襲擾”,“配合津浦北段作戰”。3月13日,朱德透過葉劍英轉告蔣介石:已“派129師副師長徐向前率該師所屬一個旅東出津浦線,配合魯南主要戰線作戰。現該部已逾南宮,東進津浦線行動。”該部抵達南宮一帶後,一面發動群眾,建立起以南宮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一面頻頻襲擊津浦線北段日軍,截斷其交通,給日軍以牽制。臺兒莊戰鬥打響後,八路軍其他部隊及中共領導下的人民武裝也四處襲擊日軍,積極配合友軍作戰。如魯南人民武裝多次破擊臨棗鐵路、公路,八路軍冀魯邊部隊則破擊津浦線北段,攻克慶雲、樂陵縣城,有力地策應了友軍的作戰。
另外,中共蘇、魯、豫、皖特委也與李宗仁建立了良好的統戰關係,透過第5戰區總動員委員會,協助戰區發動群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宣傳隊,為前線運送糧草、搶救傷員,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上述情況來看,徐州會戰不僅是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的勝利,更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的一曲凱歌。
當然,徐州會戰也有力地配合了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展開。戰役期間,日軍將2個精銳師集中於津浦線北段,戰役之後,又調集約30萬兵力合圍徐州地區,使其在華北、華中地區的軍事實力明顯削弱,這就為八路軍、新四軍分別在華北、華中敵後實施戰略展開,並建立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華北、華中敵後游擊戰爭和抗日根據地在這一時期的迅速發展壯大,與此不無關係。正如毛澤東曾說過:“日軍將華北兵力集中於徐州,華北佔領地就出了大空隙,給予游擊戰爭以放手發展的機會。”但敵後戰場的開闢及游擊戰的發展,反過來又牽制大量日軍,對正面戰場起到了相互支援和相互配合的作用。“整個游擊戰爭,在敵人後方所起的削弱敵人、鉗制敵人、妨礙敵人運輸的作用和給予全國正規軍和全國人民精神上的鼓勵等等,都在戰略上配合了正規戰爭”。
…
主要教訓(1)
…
1938年6月,日軍越過黃河侵略黃河南岸。
一、部分高階指揮官缺乏全域性觀念,各兵團間戰役協同不密切,影響了本應獲得的更大戰果
在徐州會戰中,第5戰區的攻勢防禦,成敗的關鍵是第2集團軍能否在陣地戰中吸引並抵住敵人的進攻和第20軍團能否在運動戰中及時向敵側背予以堅強有力的進攻。第2集團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英勇頑強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但第20軍團未能按規定的時間及時進行側擊。3月22日,湯恩伯依照戰區指示下達了24日拂曉發動進攻的命令,第31師遵令行動,與日軍遭遇後逐次撤退至臺兒莊抵抗。湯恩伯讓自己的第20軍團令第52軍24日由集結地向郭裡集、鵓鴿窩一線前進,將第85軍控制在抱犢崮山區。25日,第52軍殲滅了郭裡集的日軍1箇中隊,第2師驅逐了棗莊外圍日軍1個警戒小隊,此後並沒有繼續向嶧縣、棗莊進攻日軍;當發現日軍第10聯隊向棗莊轉移時,相反地僅留1個多營的兵力“欺騙敵人”,主力則東撤山區。
儘管有過一旦臺兒莊被攻立即支援的許諾,儘管孫連仲急電請援,湯恩伯均未採取行動。據戰後寫成的《戰鬥詳報》,他的理由是:“本軍團既已置於犯臺(臺兒莊)敵之側背,當然有選定時機及地域的自由,以判斷敵主力之行動為根據,而予以徹底之打擊”,他完全忘記了自己僅僅是全域性中的一個區域性。李宗仁見湯恩伯始終按兵不動,3月28日夜不得不電令湯恩伯放棄攻擊嶧縣、棗莊計劃,迅即南下先殲滅臺兒莊之敵。據說又由白崇禧敦請蔣介石親自下令,湯恩伯才“調整部署,從事對臺兒莊之攻擊準備,3月29日其2個軍分別在青山附近集結完畢”。第52軍先至獐山以東地區,“3月31日下午,湯恩伯方率85軍到達臺兒莊東北之河南頭經與52軍軍長關麟徵研究後,決定第85軍從4月1日起在52軍左翼展開向臺兒莊之敵攻擊前進”。之後,雖然孫連仲各師在苦戰中堅持住了陣地,但最好的戰機已經失去,坂本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