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張繡,文和在哪裡?”真沒想到在這裡碰到張繡,更沒想到張繡表字也是子龍,不知道和那個趙子龍誰更厲害。
“誤會一場,還好並無人員損傷,賈詡從陣中走出,文和拜見主公。”
“這員猛將是?”成廉看著異族武將問道。
“此乃胡車兒,張繡說,北地之人,天生蠻力,已經跟隨我多年,剛才差點誤傷友軍,還望見諒。”
“可是力負五百斤,日行八百里的那個?”
“正是,張繡說,主公也曾聽說過?”
“主公,此地不是談話之地,賈詡說,待到彭城再說。”
“小越先行帶領文和、子龍前往彭城休息,我要前往上穎,遙相呼應,不負伯符之約。”
“主公,上穎我已佈下疑兵,賈詡笑著說,孫策必不會攻擊汝南,他只需出兵安豐津,則壽春之圍解也。”
“孫策不是要出兵汝陰嗎,怎麼會出兵安豐津?”
“文和,你不是讓我遊說孫策出兵汝南嗎,我對賈詡的推斷有些迷惑,怎麼又斷定他不出兵汝南?”
“主公如果不信,可派人前往汝陰探查一番,賈詡說,子龍傾力全來,還望速行。”
本來答應孫策就是為了順利迎接賈詡和張繡歸來,既然目的達成,賈詡又說的有板有眼,姑且信他一回看看,但願不讓我失望。
“文和有良、平之奇,計策既出,如何不信,傳令下去,全軍返回彭城。”
“主公過譽,詡才哪敢比良,能達陳平之才,足矣道慰。”
“主公,我欲投奔久也,只是恨無門路,張繡說,前些日子文和提起,如果不是考慮一萬全之策,早就星夜來投。”
“子龍,我拍了拍張繡,你貴為一方諸侯,不遠千里,棄城來投,只此一點,我必不負你。”
“主公如此重我,張繡說,我必傾盡全力,輔佐主公,以成霸業!”
“改旗易幟,賈詡說,換上主公旗號!”
第七十二回文和之策
一行人直奔彭城,中途正遇孫策信使。
“呂大人,我主為解廬江之圍,中道折返安豐津,派我特來告知,還望大人海涵。”
信使離去,我對賈詡投去讚許的目光,賈詡微微一笑,似乎早就成竹在胸。
張繡、賈詡來投,加上孫策送上的三千丹陽兵,令我的實力再次擴大,是不是要按照諸葛亮的說法,捨去彭城,全力進攻青州呢?
經過連夜奔波,已經看到彭城外城。
“子龍兄,怎麼到了彭城,不是繞道頂城,以擋許昌來敵的嗎?”一員將領從後隊趕了過來質問道。
“仲業,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彭城,張繡說,景升數次窮迫你,良禽擇木而棲,你何不效仿我,一同歸順呂布大人。”
聽了張繡的話,我大吃一驚,竟然把文聘也給騙過來了,這賈詡到底用了什麼計策!
“景升雖對我不不義,但我不能不忠,文聘轉頭招呼後隊,況且我的一家老小都在新野,諸位聽令隨我返回新野。”
“夫君!”
“兒呀!”
“小叔!”
從隨行車隊中下來了一群人,衝文聘喊道:我們已經隨大軍前來。
“你的家小都已接來,賈詡笑著說,你還有何眷顧?”
“賈文和,你竟然出此下策,文聘恨得跺腳,要不是看你我相交多年,我恨不得生吃你肉。”
“哈哈,仲業,你執迷不悟嗎,張繡大聲說道,為了你,我和文和把宛城送與劉表,孰輕孰重,你還難辯嗎?”
“當真把宛城棄了?”文聘似乎對張繡的話難以置信。畢竟為了一個人把一座城棄了,確實讓人生疑。
“仲業,我亦隨子龍前來,你還不信嗎?”一個女音響起,一位中年婦女從車窗露出面容,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只看一眼,足可推斷這名婦人年輕時,必然風華絕代。
“嬸孃,您也來了,文聘大吃一驚,子龍兄果然沒有欺我!”
“叔叔、叔叔,聽娘說來到這裡,離父親更近了,兩個小孩圍在文聘周圍,興高采烈的叫著。
“只是……哎,罷了,文聘沉思一會,搖了搖頭,既然劉景升把我當成棄子,我願歸順呂布大人。”
城內早已準備好了酒菜。趁著眾將圍坐,我掃視一圈,劉備卻不見了蹤影。
“二弟,怎麼不見了劉備,我悄聲問高順,他去了哪裡?”
“子仲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