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以教育市場對產品的需求為主。所以,在匯入期做市場策略,是要先做產品策略的。

做產品策略的目的是為了讓市場接受你的產品,但市場上不只是你一家的產品在匯入,所以,你的策略是為了進入市場時更便捷或者更容易呢,還是有其他目的?這些都需要具體考慮。但主題是要以市場所具有的基本的需要利益為根基,也就是說要了解消費者的基本需求是什麼。比如說服裝,在匯入一個市場的時候,是要告訴消費者,他穿上這件衣服可以遮羞,可以禦寒。這個時候你不能告訴他:你穿衣服要穿什麼品牌的,因為他還不用去選擇品牌。在農村,還有一些山區裡邊,很多孩子上不起學,家裡沒有衣服穿,這個時候他不可能去選擇品牌,他選擇的只是產品本身。對他們來講,需求的選擇性比較差。所以,市場策略基本上都是產品的策略。

匯入期市場的推廣策略

在匯入期不要過多地去灌輸品牌概念,因為這個時候企業的資源有限,如果以推廣品牌概念來帶動產品概念,實際上是把一部分資源,甚至是大部分資源放到了宣傳品牌上而沒有放在宣傳產品上。而這個時候市場沒有需求,你用了十分力去打市場,有五分打了品牌,只有五分打了產品。市場如果啟動需要八分或者九分的力才能起來,但是你只用了五分做產品,這個市場就啟動不起來,而做品牌的五分等於白白扔掉了。所以,企業要考慮在匯入期的時候,到底將策略放在什麼點上。

匯入期產品又分兩類,一類是消費者沒有需求需要教育出需求;一類是消費者心底裡邊有一個潛在的需求。這兩類的策略方法是不同的。如果是市場有需要教育出有需求,很多企業都是儘量避免不做的,原因是這個教育的時間太不確定了;而如果在潛在需求基礎上,把需求啟發出來,還是有機會的,這些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這一點可以用圖3…1加以說明。

圖3…1產品匯入期的需要與需求

第3節成長期的市場策略

從匯入期到成長期,再到成熟期,都是產品的生命週期的過程。我們判斷產品進入成長期的依據,也是以產品在市場上的普及率來判定的。從傳統產品的市場普及率來說,5%以上的市場普及率就意味著成長期的開始。

進入成長期的先發優勢和劣勢

在從匯入期進入成長期的過渡時期,是一個比較難判定的一個時期。就像田徑運動員的短跑或者是百米跨欄,起跑的時候,誰起跑得快一點兒就佔據了一個先發優勢。所以,很多企業看到一個產品在市場上進行匯入,就會隨時根據市場的變化決定自己是否進入這個市場。這個時候企業的眼光都很敏銳,往往還沒有到5%以上普及率的時候,很多企業就開始蠢蠢欲動,準備進入這個市場了。在看到這個市場成長的時候,有很多企業都怕丟掉機會,在普及率剛剛達到百分之二三的時候就按耐不住搶先起跑。這個搶先起跑,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比別人在進入成長期的時候先被認識,因為這個時候參與市場教育的企業不多,大舉投入的時候容易先被識別,也可以說是先入為主。但同樣也存在問題,問題是在這個時候,進行大規模渠道鋪貨會遇到難度。很多渠道成員不願意過早地去幫助一個新興產品,尤其是在市場還沒有進入成長期的時候,渠道成員看不到利益,他們還不願投入更多的精力,這是劣勢的一方面。

過早產品細分使市場成長期縮短

有一些企業過早地去掠奪市場。比如說汽車導航的GPS,當市場普及率還不到2%的時候,“新科”就大舉進入了這個市場。他原來有一定的傳統家電的渠道資源,雖然沒有電子或電腦科技這樣的IT渠道,也沒有汽車渠道,但他可以在原有的電器消費品渠道里邊首先進行鋪貨。這樣,全國渠道普及率就會增加。在這個渠道的支撐下,可以逐漸去開闢電子渠道,汽車渠道。這是他提前進入市場的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問題,過早地進入會帶動更多的企業進入這個市場廝殺。大家認為這個市場可能會迅速成長,迫不及待地加入進來,而不守規則的無序廝殺會把這個市場的成長期做短。

←虹←橋書←吧←。

第13節:第3章 不同市場條件下的策略區別(4)

成長期是共性需求轉換到個性需求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都希望用一種有效的產品去壟斷市場,或者說先把市場普及了,然後再去開發更新的產品。這樣的話,企業可以節省開發成本和進入市場的成本。但是,如果市場過早激烈競爭的話,就逼迫企業過早地把產品進行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