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又有什麼新的事情發生。”也會同作者一樣在陷入迷惘時傾吐出“靈魂在別處沉沉昏睡,像是被一個看不到臉的人將其塞進揹包正要帶往遠方。”這般詩意的形容。甚至你還可能強烈地體會到那種“我頓時感覺時間前後顛倒、縱橫交錯、分崩離析,又被重新拼接起來,分不清自己是在哪裡,分不清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夢中,分不清是在別人的夢中還是在自己的夢中。”的幻覺。
最後,猶記得李遙策寫過一篇名為《愛情小說》的文章。在這篇文章尚未發表之前,我便已經在他的部落格上看到了他未經任何刪減的全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那篇小說行將結尾的時候。他這樣寫道,也許吧,也許我們的故事帶著作者的影子。但我更希望我們的作者是李遙策。我當時以為,這是一個足夠讓人又愛又恨的說法。但我卻始終相信,李遙策的確是擁有這樣的實力,不負我們對於他作品永恆不變的期待。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灰之預言 預言深似海(1)
文/陳平林
這裡是一個潛意識的世界,沒有確定的自我界限,只有完全沉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度轉換,甚至錯位,你迫切地想撕開前沿的紙片,剪輯已經存在的事實,去揭開預言後面所暗藏的謊言,然而越是抗爭,你越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進毫無休止的未來世界當中,這就是預言,深似海的《灰之預言》。
………題記
對於懸疑的小說,我們習慣了早已固定的應試教育思維,喜歡被一連串的問題所指引,誇耀著自己豐富想象力的同時,還一本正經的發問:背後真兇事誰?是誰製造了這一早已存在答案的設問句?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有著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果你還在習慣這樣的思維,那麼請你看一看這本書,跟著主人公,不,應該是主線人物Lee,(我說過,這裡是沒有完全的自我界限的,沒有誰是單一的主人公,每個人延續的只不過是還沒來得及完成的故事。)去走一遭它所走過的路,去以這樣的方式去接近那一個未知的卻一直圍繞著你的預言。說不定,你可以不再是“Lee”,而是一個全新的不只是自己的自己,你富有挑戰性的自己實現了,在這一個個的預言裡,你不再無助,更不會因此覺得虛脫,這就是一種收穫,縱然微小,但最起碼,你可以得到你認為的答案,一種不同尋常的心理平衡,甚至自信。那又何樂而不為呢?應試教育是最在乎答案的,當你做到了,你也就成功了,當然,這裡並不是在不討論應試教育好與壞,畢竟自信是好的,無論它透過什麼樣的途徑而來,我始終覺得李遙策的《灰之預言》是增加自信,測量智商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我主要要談論的還不是這個,說實話,我更願意向那些追求新思維的人們推薦這本書,誠然,我們都不是韓寒,但我們有理由去體驗別樣的教育方式,不管這一種方式好與不好,它需要一個過程。而這一程度上,作者李遙策無疑做得很好。他先是給我們設下一連串的規則,讓我們身陷其中,跟著煢拓,Lee一起生活在應試教育的圈子裡,帶著規則反抗,越來越無力,最後不得不犧牲一些人,甚至自己,而重新復出另外一批形同虛設的人,你可以想象,只要我們不約束於傳統的思維方式,其實我們可以輕鬆地破壞這一懸疑,即破壞規則,去違反它,但不用刻意地去控制它,你只需要做一個局外人,不帶一絲的規則。最後,你輕鬆而優雅的瞭解了這一整個謎團,而且從書裡,你會物有所值地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而這,都由《灰之預言》來提供。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從開篇給我們設的懸疑,在最後也只是暗藏深意地加以解說,這就需要讀者個人的體會了,當然,這更顯得作者的匠心獨運,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者的用意顯而易見,他不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我們的觀賞,他只是默默地體會作為一個局外人的疑惑,如果你夠聰明,可以和作者想到一塊去,我想,或許其中也和某一個預言有關吧。對於結尾的筆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並不會因此而多此一舉:“火星在風中像煙花般綻開,而在某一頁未燒完的紙張上,卻出現了最後一則預言: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在世界某一個未知的角落,《灰之預言》將重新出現。”,這是懸疑類小說所獨有的空間,在這個空點上,一切都由我們做主,思想可以放飛,每個人都準備隨時上演,意味深長,值得玩味。雖然呈現方式不夠新穎,但必要的程式還是給我們思想的空間播下了飛翔的種子,任我們流浪……
於是,思想開始定格,對於這一本充滿挑戰性的懸疑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