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大綬一看,捻鬚道:“看來是我錯怪弟妹了。”
“這還差不多。”沈默道。
“不過你得留個心眼,我聽說常有大婦假意把外室接到家裡,然後關起門來修理的。”誰知諸大綬又擔心起其中有詐來了。
“……”沈默徹底無語了,他惡狠狠瞪一眼諸大綬:“你很閒是不是?我這裡有個遼王妃的案子,你要不要處理一下!”
“還是免了吧!”一聽這三個字,諸大綬登時老實道:“我可沒有那本事。”
終於把諸大綬嚇走了,沈默一個人在屋裡,心裡一陣陣苦笑,這算怎麼回事兒這是!
還沒緩過勁兒來,他又接到報信,說李太后把忠順郡主召進宮去,要見一見這個奇女子。
這女人又唱的哪一齣?沈默不禁頭疼。但他實在沒有時間浪費,很快把注意力放在了手頭的案子上……這是一樁陳年公案。隆慶三年,封地在江陵的遼王因無嫡子,想以私生子冒充嫡子做繼承人,結果東窗事發,朝廷派御史南下江陵,結果又查出了他諸多不法之事,最後隆慶皇帝親自裁決,說遼王本應當誅,但念及是皇室宗親,免死,廢為庶人,高牆禁錮!
一年之後,廢遼王死於鳳陽的宗室監獄,因無兒子嗣位……為了控制宗室數量,朝廷對這些朱家子孫上戶口限制很嚴,只有經過正是冊封的四位妃子,所生的兒子才能算數,除此之外,生多少都白搭……朝廷又不準旁支改襲,於是除其封國。這‘遼王’的封號就給取消了。遼府諸宗,都改由楚王管轄。自此,這一家的一切,都被稱為‘廢遼’了。
在轟動全國的張居正奪情事件中,沉寂已久的廢遼府突然發難,次妃王氏委託言官代為訟冤,稱張居正侵奪了廢遼王府,作為自家宅院,其所藏金寶萬計,悉入居正府!
這可是駭人聽聞!
好在江陵地偏,那御史又沒有動用加急,所以這封奏章在路上足足走了近一個月,才送到北京。要是早些送到的話,就又是一條攻擊張居正的罪狀!
但如果想要徹底打垮張居正,現在收到也不晚。對於這個案子,或者說,對於有關張居正的一切,沈默都十分清楚,他知道遼王之所以被廢,其中張居正起了重要作用,至於原因,據說是牽扯到兩家的陳年恩怨,但這已經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處理此案,要不要大做文章?
身邊不少人,都認為要藉機痛打落水狗,讓張居正萬劫不復,以永絕後患。然而沈默不這麼看,他認為恢復一個被廢的宗室封號,對已經丁憂的張居正再論罪,兩件事都可能會有難以預料的影響。‘復遼’,有可能助長宗室氣焰;對張居正窮追猛打,將可能使士林膽寒!這兩點都很重要,前者關係到國策,後者關係到風氣,全都不能輕易開先河。
然而宮裡的天家在得知這件事後,竟然給內閣出難題來了。李太后派司禮監太監孫得勝,口傳聖旨道:‘今歲大喜特赦,命內閣擬旨復遼王號,以旁系子充之。’對於這位難纏的慈聖太后,一般人是搞不定,所以諸大綬才會落荒而逃。
其實沈默也很怵頭和她打交道,基本上平時宮裡頭要這要那,他能給就給了。但現在,竟然直接下令內閣如何如何,這是無論如何都要頂回去的。況且天家母子想借此機會,向宗室藩王示好的意圖過於明顯,自己若不能見招拆招,只會讓天下人小覷。
好在他對李太后摸得太透徹了,知道怎樣既不破壞當前的喜慶氣氛,又能打消這女人的念頭。想透徹之後,於是他提筆票擬道:‘太后聖德如海,令人如沐春風。然而復遼一事,不光是政治問題,還是個經濟問題。’然後給這女人算了一筆賬……你若‘復遼’,不是頒發一張平反詔書就算完事的,你還要給他重新建王府,今後又要多出一份宗室開支,要不了幾年又將多出兩、三萬人吃財政飯!我們做大臣,不過當朝幾年,可以不考慮那麼遠,但你的兒子孫子,將承受宗室膨脹的惡果。還是能省點就省點吧。
後來,李太后在看到票擬後,果然被擊中了軟肋,不言語了,想了想,憋出一句來:‘內閣說得對……’此事就此擱置,到頭來以一道‘王氏從厚,援徽府例贍食’的御批,把那不屈不撓的廢王妃給打發了。
至於張居正的官司,沈默更是以前朝舊事,難以分說為由,除非原告提出確鑿證據,否則就此壓下,不許再提,一切以大婚為重。此事一經傳出,沈閣老洪量高品、不落井下石的美名,便又一次為士林傳誦。當然這是後話,而且遠遠不如他的桃色新聞,更加引人注目。
回到當日,沈默一邊在直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