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9部分

不是有意欺瞞,只是有些事情,知道了比不知道更好……”他滿含深情地接著道:“三位不只是我的幕僚,更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怎忍心讓你們捲入麻煩中……”

聽到沈默這番‘表白’,三人的臉拉得很長,沈明臣沒好氣道:“來京這麼久,就一直吃閒飯,原來大人是把咱們當成外人了,誰還有臉再賴下去,俺們這就收拾東西,回南方老家去。”

向來沉默是金的王寅,今天也很痛快道:“正合吾意。”

見有了支持者,沈明臣更來勁了,對餘寅道:“你走不走?”

餘寅一臉為難道:“二位別激動嘛,還是聽大人把話說完吧。”說著朝沈默拱手道:“大人,咱們朝夕相處這麼長時間,難道連我們都信不過嗎?”

“當然信得過。”沈默苦笑道:“只是不想讓你們也擔上天大的干係。”

“大人千金之軀都不怕,我們幾個鄉野草民怕什麼?”沈明臣道:“說到底,您還是不信任我們。”

“好利的一張嘴。”沈默和他對視片刻,突然笑罵一聲道:“我算看出來了,你們這一唱一和的,是在逼我攤牌呢。”

“呵呵……”沈明臣不置可否的笑笑道:“就像大人常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嗨……”沈默苦笑一聲,看看他們三個,知道要是再不給個說法,估計自己辛苦建起的智囊團,就該分崩離析了。

而且在禪房靜思良久,他深感若是再這樣獨自承受下去,恐怕未到曙光初現,自己便先崩潰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既然碰上這茬了,乾脆就跟他們交交底吧。

拉兩下大案邊的一根吊線,讓外面的警衛最高戒備。沈默深吸口氣,對三人道:“真想知道?”三人毫不猶豫的一齊點頭,顯然是早有預謀。

“那好,咱們坐下說,”沈默走到圓桌邊,給自己斟杯茶,便坐在正位上,目光在三人臉上巡梭,難掩心潮澎湃。

沈明臣三個也圍著圓桌坐下,默不作聲,卻緊緊地看著沈默。

梳理下思路,沈默終於說話了:“三位都是海內名士,當年之所以能入幕胡府,應該是因為抗倭為國,人人有責吧?”王寅和沈明臣點點頭,後者道:“不錯。”餘寅卻搖頭道:“學生可沒入得了胡公的法眼。”

沈默笑笑道:“那是他的損失。”便回到主題道:“三位當初願意輔佐在下,恐怕多半是擔心江南的大好局面,又毀於一旦吧?”

三人笑笑,沒有承認,但也沒否認。

“我想知道的是,”沈默輕聲道:“東南已經平定,我進京後註定要賦閒很長時間,你們為何還願意與我同舟呢?”

三人交換下眼神,還是由沈明臣做代表道:“因為我們想輔佐大人,做一番大事業。”

“呵呵……”不經意間沈默又反客為主了,恢復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淡定微笑,問沈明臣道:“我一個文官能做什麼大事業?”

“大人卻別想拿住我。”沈明臣笑道:“當初在徽州時,王老哥便說過,接下來的幾十年,對文官來說,將是千年未有之良機,若英明籌謀、苦心經營,加之皇天保佑,或可創千年未有之局面,也未可知。”

沈默緩緩頷首,當初王寅精妙的分析還歷歷在目——大明朝已然病入膏肓,大變革已是眾望所歸,此乃做一番事業的前提。再從國家的權力構成看,始終是皇帝與百官的博弈,皇帝勢單力孤、百官人多勢眾,所以才有了宦官的加入,幫著皇帝一起制衡臣權。當然本朝嘉靖皇帝實在強悍,曾經根本不需要太監幫忙,就能把大臣整得屁都不敢放,所以他根本不需要那些奴才掌權,加之正德朝殷鑑未遠,他對中官十分不信任,結果使大明宦官的勢力,陷入前所謂的低潮期。

但這樣做的前提,是皇帝必須一直保持強勢,而未來的皇帝、裕王殿下則性格柔弱懈怠,實乃庸才之主……更為難得的是,因為一直以來處境維艱,全靠文官們不遺餘力的保護,裕王對文官的感情十分厚重,更是無比信任。

所以王寅自信的預測,下一朝‘臣強君弱’已成定局,只要一直對宦官不遺餘力的壓制,就有望將這種趨勢一直保持下去。而他們之所以對沈默寄予厚望,一是他與裕王的親密關係、二是他傲人的履歷和資格,三是他更驚人的年齡……總之未來執掌大權,經天緯地的可能性十分之大。

以為來為導向,看待現在的局勢,最合理的選擇,當然還是那十六字真言了——只有儲存自己,度過嘉靖末年,以及新朝政權交接的動盪期,才能堅持到春暖花開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