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2部分

,或是出仕做官、治國平天下;或是貨殖經商、興業通四海……但無論作何選擇,都將自己的事業經營的如火如荼,綻放出耀眼的光輝。

然而最終,無論其曾經如何輝煌、抑或多麼落拓,都會在生命終結之後,落葉歸根、魂歸故里。化為鄉間的一抔沃土、山中的一掬清泉,永遠守護著這世代繁衍生息之地。

今天,這裡又將送一位族人,永入長眠之地。只是其聲勢之浩大、儀式之隆重,卻是二百年來從未有過,就連幾十年前,這位族人的祖父,故戶部尚書胡富歸葬時,也遠遠無法與今日相比。

站在登源河畔的天馬山上,放眼望去但見萬頭攢動、人流如潮。引魂幡、追思旗、紙人紙馬、安靈屋、金銀山等各色冥器,密匝匝兒擺了好幾里路——這都是為這位胡家了不起的子孫準備的,只待儀式開始,便會全燒給他,讓他在陰間能過上最好的日子,好不再為活著時的遭遇而委屈。

青山埋忠骨、託體同山阿。今天正是故大明太保、海寧伯胡公諱總憲號默林公的下葬之日。

自從御葬的旨意一下來,徽州方面、乃至南直隸的官員,便全力以赴的忙碌起來,為胡宗憲營造墓園……因為欽天監所定的下葬日期,是二月初四。等相關官員接到聖旨時,已經是年根了,算上過年,不過一個多月而已。起初各方頗有煩言,認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在遠離官道幾十裡的山區中,營建一個伯爵規制的墓園,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緊接著,他們便得知,沈閣老竟然親自扶柩南下,要來天馬山主持胡太保的歸葬,一切牢騷的聲音頓時消失……所有人自動過濾掉‘此事不可為’的想法,腦子裡只剩下如何克服困難,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於是江浙的官紳立刻大動員,要在二月初四日前,在龍川天馬山上,修建一座最好的墓園,等待沈閣老……送胡太保來下葬。

此次工程由江南總督、南京工部尚書領銜,由南京工部會同江南最優秀的建築專家給出設計方案……當然在等候設計圖的同時,也沒有浪費時間,江南總督唐汝楫一聲令下,命蒐集相關建材……要修建這樣一個墓園,所需的材料,僅石材就有十幾種,至於其餘如天星砂、陰沉木之類的珍稀物料,更是不計其數。這些東西的產地有東有西有南有北,即使不惜本錢蒐集起來,也需要一年多的時間。

然而唐總督自由妙招,他將所需物資列成一個清單,在東南的各大報紙上刊登出來。很快便有許多大戶主動與他聯絡,說自己有什麼什麼物料,本事準備給自個修墳用的,但現在願意貢獻出來,為沈閣老……哦不,胡太保盡一份心意。

唐汝輯是來者不拒,讓他們把物料統一送到徽州……雖然有些大戶的家,離著徽州城有數百里遠。但現今在東南這地面上,你要是連這點東西都運不了,還好意思稱大戶?

於是物料源源不斷從各地送往徽州。當地官府早徵發了數萬民夫,並上萬馱馬牲口,日夜不停的送到龍川。

僅僅用了七天時間,就把數萬方的土木堆滿了天馬山。

這時設計圖也送來了,唐汝楫並江南道的大小官員,便在天馬山下安營下寨,日夜監督工程進展,連新年都是在工地上起過的。

就這樣動用了三萬軍民,日夜不停、不計成本的趕工,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在天馬山北,修建了一個佔地三畝,規制完整的伯爵墓。

當沈默扶柩來到龍川,應邀視察工程進展時,只見漢白玉的墓門、望柱、欄板、神道坊,已經全部修建完畢。神道兩旁列著石人、石馬、石羊、石龜等‘石像生’栩栩如生,高貴肅穆的立在那裡。從兩層的花崗岩拜臺兩側,沿著青磚鋪就的神道拾級而上,就見鬱郁蒼蒼的高大松柏掩映中,坐落著一座小山包似的碩大墳塋。

若不是山下的工棚尚未拆除,工人們還在修建上山的石階路,眼前的墳塋墓道口大開著,沈默都要以為,自己是不是跑到胡富墓前來呢?

聽著唐汝楫邀功似的說,此外還有疑冢二處,規制與這裡的一模一樣。沈默頗為不快道:“又要給我招風惹雨。”

但唐汝楫已經是個很成熟的大吏,他自信的對沈默道:“閣老不必擔心,這是我們東南官紳對胡大帥的一片心意,誰也說不得什麼。”說著得意的一笑道:“尤其是大戶們踴躍出錢出人,徹底粉碎了‘大帥推行提編法,江南大戶恨不得寢其皮、啖其肉’的謠言。”

沈默無奈的苦笑道:“就算東南有錢,也不能這麼個花法,這不是純粹惹人紅眼嗎?”

“東南富甲天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