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公’、‘大公無私’的旗號來進行的。而楊朱所主張的‘自私’,本質上卻才真正的無私!
楊朱思想難以被人接受之處就在這裡,然而其深刻之處,卻也在這裡。這就是——實現任何社會目標,不能以犧牲每個人的個人利益為代價。因為‘天下人的幸福’,是由每個人的幸福構成的,是天下所有人幸福的總和。如果每個人都不幸福,卻說天下人是幸福的,這種幸福,靠得住嗎?如果說為了天下人的幸福,必須每個人都不幸福,都做犧牲,那樣的‘幸福’,又要它幹什麼?
無私奉獻當然崇高而偉大。作為每個人,完全可以這樣做。如果你真誠地這麼做了,我將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要求別人,要求所有人都這麼做,那我就只能說,你不能這麼要求,也沒有權力這麼要求!
因為無私奉獻是一種美德,一種崇高的精神,只能提倡,不能以法律強制。一旦強制就變了味,就不能叫無私奉獻,而是叫強行索取了……只有每個人的生命都能夠不受傷害,每個人的利益都能夠不受損害,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這就叫‘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才是楊朱的真正觀點,也是老子和莊子的觀點。
說白了,楊朱也好,《十二銅表法》也罷,都是在捍衛普通民眾的利益——別把小民不當人!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不要動不動就以‘國家大局’的名義,任意侵犯和剝奪人民群眾個人的權利!
如果那‘清都散客’能將其中暗含的哲理理順,那麼這篇文章,甚至可以被看做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人權宣言》了。然而他並沒有說清楚,所以等待他的,必將是鋪天蓋地的攻擊和謾罵……
儘管如此,但對於一個在黑暗中不斷摸索潛行的人來說,這已經如指路明燈一般,足以讓他歡欣鼓舞起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薪薪相傳,星火燎原!
是的,我相信!為了保護這星星之火,我願意與任何人為敵,哪怕承擔永世的罵名!
早飯過後,耿定向按約定過來請他。雖然沈默此次身負皇命,不易額外參加太多活動,然而他還是欣然答應了耿定向的請求,去崇正書院講一課。得到沈默的首肯後,耿定向便回去積極的籌備,誰知訊息不脛而走,竟引得江浙各府的學子蜂擁而至,不僅把崇正書院塞了個滿滿當當,甚至連起所在的清涼山上,都滿是慕名而至的學子,在等待著見他一面。
這種情況下,沈默當然不能爽約了,於是換上身皂緣白綢的儒袍,與耿定向一起乘車,來到了南京城西隅的清涼山下。當年諸葛亮稱金陵形勝為‘鍾阜龍蟠、石頭虎踞’,這隻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清涼山,可見其風水之盛。
車子一到山下,沈默便見少說五六千士子,黑壓壓的站在上山的道路兩旁,不由看看耿定向道:“倒讓天台兄費心了。”
“這你可冤枉我了。”耿定向搖頭道:“我知道你素來不喜排場,哪會幹那種兩頭不討好的事兒?”說著很是感慨道:“還沒看出來,這是學子們自發的呀!”
“那還是要多謝天台兄。”沈默臉上終於有了笑容。
“不客氣。”這此耿定向倒是笑納了。
沈默的第一句感謝,其實是暗含不滿,覺著耿定向太能拍馬屁了;但第二句就不一樣了,那是真誠的感謝耿定向這些年,對自己不遺餘力的宣傳,才有了今天這令人震撼的一幕。
兩人說笑著從車廂出來,便見滿山的學生轟隆隆的下拜,潮水般的唱道:“恭迎先生!”管你在外面如何煊赫,來到書院,就只有兩種身份,學生和先生,這是自打五百年前,有書院那天起就有的規矩。
“諸位請起。”沈默淡淡一笑,伸手虛扶,便向耿定向一伸手道:“山長請!”
“先生請!”耿定向的面上,以及完全不見了官場上的謙卑,取而代之的是一臉莊嚴。
兩人便攜手踏上登山的石路,在學生的簇擁下,向著書院進發。沿途但見山上古木參天,幽徑重重,白雲飛瀑,宛如仙界……書院位於山之東麓,據耿定向介紹,這裡相傳地藏王肉身在此坐禪。沈默聽了笑道:“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耿天台是‘講學不興,誓不罷休’啊。”
“謬讚了。”耿定向含蓄的笑了。這時便能看見書院的全貌,它依山勢分為三進,一殿與二殿由兩邊迴廊相連線,二殿與三殿間是一極寬闊的開闊青石平臺,正是那講學之所。
此刻平臺最高處,已經搭起了講壇,講壇上擱著蒲團、香爐、小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