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他們將債務還清,並僱傭幾輛馬車,將他們送回杜家莊。
南謝家人這次沒有鬧騰,而是老實地聽從謝業立的安排,雖然謝翠玉還是側妃頭銜,但是他們已經變成喪家之犬人人喊打,這時,謝老爺子才發現,沒有根基,想要守住潑天富貴,簡直就是比登天還難。
☆、第187章 三年
這件事過後,北謝府才徹底地在京城的輿論漩渦中脫身而出,真正的過上富裕安樂的平靜日子。
平靜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俯仰之間,三年時光就這樣像流水般地過去。
謝翠花又一次來到自己親手裝點的院子裡,一方面陪陪懷有身孕的大姐,另一方面也看看杜奶奶的身體恢復的怎麼樣了。
大姐剛及笄就成婚,年歲不大表姨並不主張她那麼早要孩子,所以直到今年快滿十八歲,表姨才讓要孩子,這不,春暖花開之際,大姐這邊傳出喜訊。
杜奶奶年輕時吃了不少的苦,身體過於耗損,年歲大了就容易生病,加之今年杜石山參加武舉,所以杜奶奶有點著急上火,結果就又病倒了,只是沒讓人告訴杜石山,怕他因為自己生病影響成績,這段時間二姐謝翠靜都是在這邊住著照顧杜奶奶,所以謝翠花今天也代表爹孃過來看看。
按照謝翠花的設計,院子分為前院和後院,前院裝點沒有那麼鋪張奢侈,只是在原來簡單大氣的基礎上,用花草增添些雅緻,幾年下來,種植的爬藤植物及樹木成為一進門就能讓眼前一亮的美景。
原來後院裡的小院不少,看樣子原來那家居住的人口很多,謝翠花將那些用不著的院子全都拆掉,用樹木花草亭子小橋水潭,裝點成一處處的美景,用婉轉醒目的大紅長廊,在綠意盎然繁花似錦的風景中,將前院與後院連線起來,這樣即便下雨下雪,也能邊賞美景邊漫步走到後院。
整個後院只有一所院子,院子面積不大,卻建在最美的景色中,放眼望去,隱藏在濃濃的綠色中,只有琉璃瓦不時在樹蔭中反射著光。
謝翠花深深起吸了一口氣,這是自己的小天地,也是自己從穿越過來最放鬆的地方,所以每次來到這個院子,她都感覺像是找回前世的自己,那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靈魂。
這個架空朝代雖然對於女子束縛沒有那麼嚴厲,但是依然地位低下,沒有太多的自由,要不是謝何氏在杜家莊生活十多年,對於女孩管束沒有那麼嚴,加之父親謝業立寵女寵上天的性格,她們姐妹不會生活的這樣自由。
但是儘管這樣,姐妹三個做生意也不敢大張旗鼓,公然拋頭露面,畢竟不符合這時代的大家小姐的理念與教育,不想太過於另類,而給外祖父大舅二舅爹爹他們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這三個院子打通了,花園處都有個小門,門邊有婆子守著,為的是給主家通報的,這樣既方便彼此的走動,還不影響彼此的生活。
幾年下來,大姐二姐陸陸續續地將買院子的錢都還回來,謝翠花很是無奈,但也能理解,所以直接打了個八折,將錢收回來,只是這些錢又以別的方式陸陸續續地幫襯兩位姐姐。
比如拉著武陽王,以他為安排犧牲將士們的孩子為由,在京郊莊子裡建立免費學手藝的作坊,還為殘疾軍人安排就業,讓他們靠著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這個作坊不僅免費學習,還收留流浪兒,管吃管住,還幫著這些孩子學會生存技能。
作坊設立許多科目,有木匠、鐵匠,還有廚師、麵點、各種手工製作,尤其是對於機械製作的培養,謝翠花很是重視,因為這些技術,不僅改善人們的生活,還能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
當然,這裡面的怎麼運營,怎麼教導孤兒們照顧孤兒們生活、並將免費學手藝的作坊運轉下去,謝翠花手把手地教杜三叔杜三嬸,她想將這一塊交到杜三叔手裡,一方面杜三叔人品可信,杜三嬸心地善良,這些孤兒他們定會照顧很好。
跟著他家來的還有許多杜家莊的孩子們,是來免費學手藝的,學文化未必考得上功名,但是學手藝,可是足能夠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的保證。
杜三嬸終於同意帶著孩子們進京了,不是讓兒子當兵當官兒的,而是來幫著謝翠花做善事的,尤其是管理孤兒及免費學堂,還有就是杜家莊的孩子們,都能來京城免費學習各種手藝,這是件積功德的事,所以她接到信後,二話不說就拉著全家一起來了。
杜三嬸的女兒杜明月已經出嫁,嫁給鎮子上的盧家二兒子盧剛,這次聽說這邊需要人手,就也跟著來了,他們已經有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