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主義一定要有個有‘定型’的社會文化和政治制度為基礎,始能搞‘一點一滴的改革’。美國今日這個‘獨立檢察官’之存廢,和兩黨在緋聞案中的鬥爭,若沒個有定型的法治民主的社會為基礎,那就要像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而人頭滾滾了。姑引目前這段時事,來幫助說明,在我國民國初年,民主學步初期,政治轉型過程中,那樁畫虎不成的小插曲。關於近年美國極右翼保守主義之濫觴,及其對美國政治社會之影響,下列論文,頗堪一讀: Andrew Sullivan,“ Going Down Screaming”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Oct。 11, 1998。 pp。 46ff。 】
長話短說,古德諾在華的一年半載,正值中國政壇,總統制與內閣制爭辯最烈之時;也正是袁總統與國民黨拔刀相見之時,而古教授的適時出現,無意中也就變成總統制最有力的辯護人( defender )。既然代表總統制的是袁大總統,而代表內閣制的是國民黨,在這場南北戰爭中,在國民黨和親國民黨的社團看來,古德諾很自然的便被看成袁世凱的‘魔鬼辯護士’;而在袁氏和親袁的政團裡,古氏很自然的也就變成總統派(和後來的帝制派)的最有力的理論‘中堅’。因此在二次革命結束之後,袁氏所推動的一系列的變法改制,如上篇所述的新的‘大總統選舉法’、‘解散國民黨訓令’、‘停止國會議員職權’、‘廢棄天壇憲法’、‘增修臨時約法’、‘頒佈新約法’、‘實行一院制’、‘廢除內閣制’和‘總統世襲制’等獨裁政策的推動,古氏的理論,縱無決定性的影響,至少也是被袁派引為藉口的,尤其是一院制‘新約法’的頒佈,古氏且以吾道得行,引以為慰呢。【古氏於一九一四年八月返美出任約翰霍浦金斯大學校長新職,同年十一月十九日曾出席在紐約舉行的政治學會年會,作主題演說( Keynote speech )時,即以當時的中國的憲政改革為題,對‘中華民國約法’(新約法)推崇備至。漢譯講辭全文見上引‘北洋軍閥’卷二,頁九三九─九四五,原存顧維均私檔;英文原稿見美國政治科學院所發行一九一四年年刊;摘要見十一月二十日,紐約時報: Dr。 Goodnow Speaks on Birth of Chinese Republic at Dinner of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雖然古某也一再堅持,他對中國國體和政體的建議( advice ),是從純學理的立場出發的,但是總統派(和後來的帝制派)則對他的‘純學理’毫無興趣。他們所需要的只是古顧問對‘總統制’和‘中央集權制’的大力宣傳。為將來實行帝制鋪路,使這位來自美國的權威教授,變成中國未來皇帝的‘御用文人’,而古氏由於初臨東土,對詭譎的中國政壇,毫無認識,乃被無辜的捲入中國的臭醬缸,作帝制派的替罪羔羊,幾至不能自拔。其被栽贓,栽得最慘,而百口莫辯的,則是他那篇著名的所謂‘帝制優於共和論’了。
‘帝制乎?共和乎?’的英文原著
原來當古德諾於一九一五年七月第二次來華時,正值中日二十一條交涉完全結束,袁政府大難不死,外患稍紓,喘息方定,乃又回頭為內政國體,重作舊夢。當初曾力主中央集權的古德諾顧問,既然適時歸來,袁大總統乃紆尊降貴,請古顧問就以評議‘天壇憲法’為題,就世界各國現時所採行的國體,一評共和政體與帝制政體之優劣,以為袁氏本人,以及中國推行憲政前途之參考。這本是古某在二次來華之前早有心理準備的暑期作業,萬里歸來,所為何事?因此乃盡展所學,為袁總統上了一篇萬言條陳,以報知遇。古氏這件備忘錄是專為僱主袁大總統撰寫的‘密件’,以供袁氏個人參考的。不意此文後來竟為袁黨漢譯為‘共和與君主論’,文中並強調‘君主制優於共和制’,發交華文媒體廣為宣傳,它就變成楊度等人所組織的推行帝制的‘籌安會’的聖經了。後來袁氏帝制不成,身敗名裂而死,遺臭後世。古氏因之也頗蒙惡名,有人甚至懷疑他受賄執筆,使古老頭跳到黃河洗不凊,他本來在美國政壇也是宦途似錦,竟因此一敗筆,而前功盡棄。原來在古氏出任約翰霍浦金斯大學校長之時,聲望之隆,原不在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威爾遜之下,共和黨固有意提名古德諾為總統候選人,與威爾遜一爭高下也。不幸古校長竟因‘助袁稱帝’之嫌疑被黜,使他合恨終生,也真是無妄之災。
筆者抗戰期間在重慶讀大學之時,即頗思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