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軍則是損失了大量的挖掘機械,坑道建築材料,如果加上這些成本,雙方的損失也相差不多。
在聯邦軍總指揮部,有一幅三維地圖始終顯示著恩斯特軍的行動路徑,這些路徑斷斷續續,它們都是由‘細伢’探測器標記出來的,由於‘細伢’在原型設計設計時過於強調隱蔽性,使得它們的群體聯絡效率低下,十幾天下來,還未能追蹤到敵方的基地。
從三維地圖上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恩斯特人行動路線,都隱隱指向地下幾十公里的深處,參謀小組相信,在那個深度上,至少有敵方的一個大型基地存在。
西澤指揮官現在反而靜下心來,在聯邦地下的基地戰場,等於是聯邦軍處於守勢,恩斯特軍進攻,而且敵軍為了破壞聯邦建設中的基地,常常不惜代價,發起自殺式的攻擊,這等於給了聯邦軍消耗對方力量的機會,如果參謀組的計謀不被發現,就算在這裡打上半年也沒問題,正好為以後一舉突破敵方防線打下基礎。
這次‘細伢’追蹤器相當有效,在月末的時候,一條長達四十公里的路線被顯示出來,隨後這條線路上追蹤器被敵方摧毀,這說明‘細伢’已經被對方發覺,不過它們也完成了預定的任務,這個座標點已經被聯邦獲知,敵方迅捷的摧毀行動,正好說明終點是對方的要害集結點。
這是‘濁流’計劃開始以來,聯邦軍獲得的最重要進展,總指揮部動員十個軍團的兵力,逐次投放到地下戰場,在地下七十五公里附近,聯邦軍憑藉著優勢兵力,很快在這裡取得主動,打退恩斯特軍,隨後部隊分散開,以團為單位向深處掘進,目標直指敵方的老巢。
在三維地圖上可以看到,每一個光點就代表聯邦軍的一支團級部隊,全部加起來足足一百多個光點,猶如一股洪流,向地下深處進發。
恩斯特軍同樣發現了聯邦的企圖,不過由於這次聯邦軍兵力充足,就算再次採用定向爆破彈,也難以取得上次的效果,定向爆破彈的使用需要數分鐘的安裝引爆時間,為了確保引爆成功,上次恩斯特軍也付出了數萬部隊,只有在區域性形成兵力優勢,才能安裝定向爆破彈,這次聯邦軍大舉進攻,必然是有了防禦對策,只需在引爆前,阻斷己方巷道,就能封閉衝擊波的傳遞,把爆炸威力侷限在一小段巷道內。
第一次成功是因為聯邦軍沒有防備,第二次還想故伎重演,聯邦還沒有這麼蠢。
現在留給恩斯特人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增兵,從其他地底城市抽調軍隊,投入到這裡,恩斯特人總共組建了三百多萬的新式地下部隊,在與聯邦的巷道戰中,稍稍領先一籌,開戰至今,也不過損失十萬左右,而聯邦軍已經付出五十多萬戰鬥機械,不過隨著戰鬥加劇,恩斯特軍的技術優勢漸漸消失,聯邦軍也在改進地下戰鬥機械,戰爭再持續幾個月,或許恩斯特軍就與聯邦戰鬥力處於同一位置。
那樣的話,就算集中所有地下軍隊,也未必能組織聯邦軍,自己還失去了最後的武力,如果採用不增兵,而是退避的辦法,就要把二號城市搬空,把其中的一億多居民遷徙到其他四座城市,當聯邦軍進入二號城時,還能給他們一個驚喜,但是這樣做的代價同樣巨大,五座地城容納七億多人口,每個城市都趨於飽和,如果放棄一座城市,這會讓原本脆弱擁擠的地下世界,更加脆弱,一旦出現意外,可能把整座城市毀掉。
擺在恩斯特政府面前的兩個選擇,都需要付出代價,這時候,藍道夫首相心裡微微有些後悔,或許當初談判時,對聯邦多做一些讓步才對,或許向聯邦開放一部分技術,就能簽署停戰協議。
軍方主戰派首先破壞了大氣層,讓畢達斯地表變成一片荒蕪,又在談判後坑掉聯邦軍上百萬的部隊,這等於斷絕了聯邦軍回到談判桌的可能,軍中的頑固派還沉浸在昔日的榮光裡,看不清今日的形勢,在不久前,拉菲星傳來恩斯特軍大敗的訊息,仍然不能讓他們醒悟。
藍道夫首相回想起恩斯特人崛起的歷史,從殖民拉菲開始,每當恩斯特族面臨重大選擇,其背後總有軍方的影子,在大殖民時代,軍方的影響力的確給恩斯特人帶來了一些好處,可是從拉菲史前遺蹟發現後,軍方的作為就相當值得商榷,如果沒有拉菲的巨型殖民船計劃,也許現在跟聯邦軍還處在戰場爭勝的階段,怎麼會如此被動。
第三十章 打不贏輸不起的戰爭
恩斯特高層的躊躇難決,並不能影響聯邦軍的步伐,此刻‘濁流’計劃已經體現出它的威力,聯邦軍在地下集合了八個軍團的兵力,一百六十個團級部隊,分散成數十公里的掘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