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終於,艦隊透過的數量超過了三分之一,傳送通道仍然安靜地張開,指揮室裡的叄人鬆口氣,安妮心情也變得輕鬆一點,心裡有些不負責任的想著,後面的安排,就是高波的問題了,讓他頭疼去吧。

為了減少外族防禦的準備時間,聯邦的跳躍出口距離外族行星很近,只有大約六個小時的航程,在艦隊全部傳送完畢後,只用了十分鐘就整隊完畢,殺氣騰騰向外族二號星撲去。

而這時候,外族艦隊也已經全部啟動,在行星的星門附近列隊嚴陣以待,從數量上看,外族很明顯的把艦隊分成了三部分,分別駐守三顆行星,凌珂他們面前的只有不到300艘戰艦的樣子,這也符合智腦的用兵特點,從不冒險。

這樣的戰鬥就變成了速度的比拼,要看聯邦的佔領速度和外族的增援速度哪個更快,佯攻部隊並不能拖住外族很久,只是讓外族不敢使用奇點跳躍而已,外族只有清除了聯邦的佯攻部隊,才能安全的開啟跳躍節點。

外族的艦隊在戰鬥力上面居於劣勢,所以他們圍繞著2號星的星門排列成一個半球形的防禦陣形。

星門是星球地面和太空之間的傳送通道,戰艦一般都在太空無重力條件下建造的,很少有戰艦具有大氣飛行能力,而行星上面的飛行部隊同樣沒有宇航能力。

正因為這樣,星門就成了每顆行星最重要的出口,星門都是成對建造的,一個在地面,而另外一個建造在太空中,兩個星門垂直相對,在星門上安裝的多組長程反重力引擎,可以在兩個星門之間形成一個圓柱形的反重力區域,使地面和太空中的傳送載具可以輕鬆往來。

星門的尺寸從數百米到數千米不等,建造耗費巨大,往往歷經數年才能建成,在倫斯星系的傳統中,一般都把星門當做民用設施來對待,防守方即使在潰敗的時候,也不會以炸燬星門作為條件要挾。

星門每天的輸送量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屬於民生的物資,無論是誰炸燬了星門,都會受到該行星住民的終身仇恨。

在一些不能自給自足的行星上,星門被毀,立刻就會引發地面的暴亂,在聯邦前身的戰亂時期,就有星門被某個外族摧毀後,行星居民近一半人口死於飢餓和暴亂的例子,而這個無賴的種族,現在早已被聯邦滅族。

外族的戰艦因為損失,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重型戰艦,而聯邦尚有一百多艘的輕型戰艦,所以聯邦方面採取兩路夾擊的策略,正面是巡洋戰艦和戰列艦正面強攻,輕型艦隻迂迴到背後進行騷擾的戰法。

數百艘戰艦在幾千公里的狹小範圍內對射,猶如在太空中引爆了一顆恆星,雙方的正面戰場的戰艦都裝備了的厚重反應裝甲,聯邦的大力神級戰列艦正面裝甲厚度超過三十米,在被對方的戰列艦主炮打中幾十炮後,仍舊不能傷害到船體,只是戰艦的表面不再光滑美觀,溶化的合金與變形的裝甲板參雜在一起,猶如潰爛的傷口。

為了保護自己的後側,兵力居於劣勢的外族仍然分出三十多艘戰艦迎擊聯邦的迂迴艦隊,對於大型戰艦來說,它的尾部比輕型艦更脆弱,寬大的推進器噴射口如果被導彈擊中,很可能引起引擎的爆炸。

雖然戰艦的噴射口都做了隱蔽處理,但戰列艦上千米的長度,它的噴射口同樣有幾十米上百米的口徑,這對於本身才不到百米的護衛艦來講,還是過於寬敞了。

如果被對方護衛艦貼近身後,實在和自殺沒什麼區別,儘管外族在正面對決中已經處於下風,但還是要分兵保護自己的背部免受攻擊。

同皮糙肉厚的戰列艦比起來,護衛和驅逐艦的裝甲就等於沒有,他們只能以快速多變的飛行躲避炮火,但只要被打中,基本就是一炮一艘。

一百多艘聯邦的輕型艦,等運動到外族的正後方,就已經損失了了七十多艘,而在剩下六十多艘輕型戰艦的面前,是外族的30多艘趕來攔截的巡洋艦和戰列艦。

聯邦的戰艦分散繼續向外族的背後全速衝刺,中間還不時的變換航向,躲避攔截炮火,外族攔截戰艦拼命地把炮火灑在聯邦前進的路上,無數的對艦導彈蜂擁而至,一艘又一艘的聯邦輕型艦墜毀,最終衝到敵陣裡面的只剩下區區九艘護衛艦。

而這九艘輕型艦卻造成了外族防禦陣形的混亂,外族射擊護衛艦的炮火,很多都落到了自己戰艦上面。

被護衛靠近的外族數艘重型戰艦,由於龐大的艦身,根本不能作出有效的規避動作,在如此近的距離是,戰艦的點防禦炮根本來不及攔截反艦導彈,只要被護衛發射的導彈擊中噴射口,就會引起了全艦的殉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