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如蓮花瓣,帽頂四面挖空如意雲頭,帽上龍鳳獅虎,則以角帽上所有之物,悉移置涼帽之上,字尾一長柄五彩圓光,下綴黃綏綠綏,拖出冠外五、六寸,通體都薄竹片編扎,用五色紗綢糊成。
袍服分黃龍袍、紅袍、黃、紅馬褂數種。其袍式如無袖蓋窄袖一裹圓袍。從天王至丞相都黃龍袍,檢點素黃袍,從指揮至兩馬都素紅袍。其等差則於黃、紅馬褂內花繡分別。自天王至指揮黃馬褂都繡團龍,在前面正中一團繡職銜於其中。自將軍至監軍黃馬褂前後繡牡丹二團,自軍帥至旅帥紅馬褂前後繡牡丹二團,都繡職銜於前麵糰內。卒長、兩司馬紅馬褂,不繡花,前後刷印二團,寫職銜於團內。其職銜的字也分金字、紅字、黑字,如角帽的制度。袍服都由各典袍衙、繡錦衙製造。
靴由典金靴衙製造,也有定製。靴都方頭。天王、東王、北王都黃緞靴,以繡龍條數分等差。翼、燕、豫三王都素黃靴。自侯至指揮素紅靴。自將軍至兩司馬都黑靴。
特別規定紅黃二色,是天朝貴重物,抵準官員用,沒有官職的人,僅準紅色包頭,其他冠服用品都不得用紅黃二色,犯者處斬。辛酉十一年頒佈計程車階條例,又規定民間平時戴的帽都用烏布纂頭,不得用別樣顏色,有喜事時戴的帽,準加紅額一個。所穿的袍以青、藍、烏色為準,不得“與有官爵者相混”。
儀衛輿馬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附錄(3)
凡諸王都乘黃緞轎,繡龍雲,侯、丞相、檢點、指揮乘紅緞轎,繡彩龍雲鳳,以龍鳳的多少別尊卑。將軍、總制、監軍乘綠轎,軍帥、師帥,旅帥乘藍轎,卒長、兩司馬乘黑轎,也定有繡虎繡鹿的制度。
天王轎伕六十四人,東王轎伕四十八人,以次遞減,至兩司馬轎伕四人而止。東王每出必盛陳儀仗,開路用三十六節的龍燈一條,鳴鉦打鼓跟隨。又設有綠邊黃心金字銜牌二十對,銅鉦十六對,用人肩挑,後飄數尺長黃旗墨寫金鑼二字,綠邊黃心繡龍長方旗二十對,黃色繡正方旗二十對,繡蜈蚣旗二十對。此外尚有高照提燈各二十對,晝夜不休,畫龍黃遮陽二十對,提爐二十對,黃龍傘二十柄,參護背令旗,騎對馬約數十對。最後是執械護衛數十人,繡龍黃蓋一柄,黃轎二乘,東王有時坐在前面,有時坐在後面,這是仿古代副車的制度,以防意外。轎後黃纛千餘杆,騎馬執大刀的數十人,更用鼓吹音樂數班,與儀從相間,轎後也用龍燈鉦鼓。凡執事人都穿上黃下綠號衣。至於執蓋執旗的多用東王府中屬官,都穿公服。每一出府,役使千數百人,擺出十足的威風。北王儀仗較東王減三分之二,翼五又比北王減半。其餘丞相、檢點等官只能用銅鉦兩對,黃蓋一、二柄,輿馬前所張的蓋,用人執持,不住旋轉,與演劇中張蓋式相同。東王妃出行沒有龍燈,一切執事較簡,但多護衛及穿黃紅衣女官。武將不喜歡坐轎,而愛騎馬。其鞭韁雖沒有定製,也必王侯始得用黃色,下不得使用。各官爭奇,盛飾鞍韉,唯帶串鈴有等差,指揮以上雙串鈴,一系馬頸,一綴馬臀。將軍、總制、監軍單串鈴,軍帥以下不準帶串鈴。
稱呼
王世子呼稱為幼主萬歲,第三子稱呼為王三殿下千歲,第四子稱呼為王四殿下千歲,第五子稱呼為王五殿下千歲,以下第六子至百子千子皆仿此類推。
王長女稱呼為長王金,第二女稱呼為二天金,第三女稱呼為三天金,第四女稱呼為四天金,以下第五女至百女千女皆仿此類推。
東世子稱呼為東嗣君千歲,第二子稱呼為東二殿下萬福,第三子稱呼為東三殿下萬福,以下第四子至百子千子皆仿此類推。
東長女稱呼為長東金,第二女稱呼為二東金,第三女稱呼為三東金,以下第四女至百女千女皆仿此類推。
西世子稱呼為西嗣君千歲,第二子稱呼為西二殿下萬福,第三子稱呼為西三殿下萬福,以下第四子至百子千子皆仿此類推。
西長女稱呼為長西金,第二女稱呼為二西金,第三女稱呼為三西金,以下第四女至百女千女皆仿此類推。
南世子呼稱為南嗣君千歲,北世子呼稱為北嗣君千歲,翼世子呼稱為翼嗣君千歲,南女呼稱南金,北女呼稱北金,翼女呼稱翼金,皆與東、西一式。
丞相至軍帥皆稱大人,如丞相則稱丞相大人,檢點則稱檢點大人,以下類推。
師帥至兩司馬皆稱善人,如師帥則稱師帥善人,旅帥則稱旅帥善人,以下類推。
丞相子至軍帥子皆稱公子,但同稱公子,亦有些別,如丞相子稱丞公子,檢點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