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分享平臺
正方觀點:偉大的職場小說是可能出現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文/方希(出版人)
就我的觀察,職場小說成為熱點還是說得通的,畢竟市場上的職場小說數量不少,而在這幾年的暢銷圖書中職場小說所佔的份額亦是人所共見。
職場小說熱和人們的職場焦慮有關。整個社會的商業化是一種無法迴避也不能遏止的趨勢,除了少數特殊的職業之外,有幾個人的職業能置身商業之外?況且就算是少數職業的從業者也同樣需要在商業社會中生活、娛樂。但是我們的文化,尤其是文化消費品在這一塊兒是短缺的,人在面臨選擇、所得、壓力、恐慌之時在文字中尋求宣洩,尋找共鳴,尋求答案,尋找勇氣,而恰恰文字總歸是成本低門檻也不高的——門檻不高是拜出版市場化所賜,正如印刷術的發明讓思想傳播的門檻降低一樣——職場小說不過是應運而生的產物。
怎麼評價職場小說和運用怎樣的一個評價體系密切相關。史鐵生對純文學、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作了一個相對詳細的論述,我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這是一種橫向的分類,還有一種縱向的分類,那就是經典和時下。職場小說在上述分類中肯定屬於通俗一類,我們只能拿通俗小說和通俗小說相比,不能拿它們和托爾斯泰相比。通俗小說的功用是娛樂,用史鐵生的話說,“它還為人提供知識,人的好奇心需要滿足”。對於一種縱向的分類來說,一本書是否能成為經典傳世,這不能由任何人去確定,只能由時間去回答。18和19世紀那些讓當時的讀者痴狂的作品,有多少被今天的人記住並閱讀,而有些生前寂寞的小說家們的作品,後世大放光彩,被請上供桌,被大眾閱讀之前就已經經歷了被大眾仰慕,甚至只是被仰慕,而更多的人從來沒有勇氣閱讀。所有的作者,從邏輯上說,都是為時下寫作,即使他寫的是人類永恆的問題,而非時下才浮現的新問題,也是為當時的焦慮、當時的慾望、當時的痛楚而寫。不少志向遠大的小說作者,還沒動筆已經想到了不朽,雜念太多,反而阻礙了野心的實現,也阻礙了讀者的接近。這一點上,職場小說的作者可能要好一些,他們沒有太大的野心,所以作品多少能顯示出一絲或幾絲不等的誠意。
職場小說從目前來看,確實是好的很有限,整體的水準是不夠的,比如故事生硬、作者自戀、資料壘砌太重,甚至缺乏基本的技巧。我認為商戰小說和職場小說有很大的區別,商戰小說有點武俠和戰爭小說在商業語境下的還魂,所以男性作者居多;而職場小說則更符合職場的常態,更關注人物、事態、關係的建立和變化,女性作者更多。
職場小說目前所見的困境有兩個,一是多為寫作者經歷的變相記錄,它最大的危險就是可能是一種缺乏難度和想象力的寫作,而且很難持續,因為一個人的經歷就那麼多;二是職場的關係、戀愛幾板斧之後,很難看到其他的讓人意外的內容,這種小說容易讓人感覺到淺嘗輒止,缺乏深入的探險和挖掘。我覺得職場既然已經是絕大多數人的生存現場,它應該有更飽滿、更豐富,至少是更不同的表達。這種不同哪怕是微末的,也是值得關注的。
職場小說現在不過是個營銷意義上的標籤,這個標籤現在既缺乏足夠數量的優秀作品支撐,也缺乏作為型別小說要素的提煉和完善,更缺乏深入的探索。但是它出現的時間還短,即使是有不良出版商為了迎合市場出版低劣的作品,只要需求是堅挺的,作者是耐心的,即使是混亂的市場,也有生機。在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優秀作品被埋沒的可能性比以前要小多了,當然,短視、誘惑、淺薄的可能性也大多了。
事實上,古今中外的偉大作品,在市場上大獲成功的不是少數,從狄更斯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當時的市場上都頗有斬獲。明代名士陳繼儒,雖然也許談不上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但是肯定是一個成功的暢銷書生產者,他對市場有精準的定位和分析,當時他的《小窗幽記》成為一時流行,枕畔必備,也為他帶來了很高的收益。遺憾的是,曹雪芹則沒有那麼幸運,如果換作今天,小說流行到那個地步,光是抽版稅已經夠他過上非常體面的生活,哪至於晚年如此窘迫。
偉大的職場小說是可能出現的,雖然目前無法看到偉大的跡象。如果它是真正偉大的小說,也許前頭早就失去了“職場”這塊招牌。不是不屑,而是根本不需要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正方觀點:“真實+實用”催熱職場小說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作者:遊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