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立嗣規矩,先皇聖明,何須微臣多言,即使我曾勸諫先皇立長子扶蘇,也是為臣秉公循法,為大秦國著想,何罪之有?”
“蒙毅,你不必強詞多理,陛下聖旨已到,你還是自裁吧。”
“蒙毅不是怕死的人,何況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是我屈死九泉,惟恐毀了陛下英名。為此,我想起了穆王誅殺三良,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夫差殺伍子婿,這四位國君都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甚至招來殺身之禍,我真不願陛下重蹈覆轍啊!”
“蒙將軍少說兩句吧,陛下也聽不到你的胡言亂語。我可是奉旨而來,丞相那兒還等著我回話呢!”
“御史大人,蒙毅不象你們這些白痴,是誰想置我於死地,我心裡清清楚楚。請你轉告那個大陰人,你的乾爸爸,我就是到了陰曹地府,也絕不放過他。我睜著眼在地府裡等著大陰人,他的下場會比我更慘,我……”
御史曲宮遭到蒙毅辱罵,臉上是青一塊紫一塊,渾身都氣的哆嗦,他再也不容蒙毅慷慨陳詞,立刻拔出劍,刺進蒙毅的胸膛。為大秦立下赫赫戰功的的一代名將,臨死都不能瞑目啊!
趙高誅殺了蒙毅後,又派使臣前往邊關陽周獄中。此時此刻,蒙恬不知蒙毅已命喪黃泉,還以為二世念及蒙氏之功,派使前來大赦的。沒想到使臣對蒙恬說:“蒙將軍,蒙毅將軍在代地反叛,犯下了彌天大罪。將軍也因為勸扶蘇抗旨,犯上作亂,也是滅九族的大罪。陛下念及蒙氏三代有功於秦,下旨從輕發落。蒙毅將軍已在代地正法。陛下愛憐將軍,特賜御酒,請將軍謝旨享用吧。”
“蒙氏反叛?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我弟弟蒙毅忠心耿耿,恪盡職守,有什麼反叛的證據嗎?我手握三十萬大軍,卻為一使者束手就擒,身陷牢籠,因為我是忠於大秦的。蒙氏兄弟無愧於先皇信任,無愧於蒙氏列祖列宗的蓋世英名。可是有功於秦,忠心於秦的大臣,卻遭到殺身之禍,我死不瞑目啊!”蒙恬知道,向使者說這話是沒用的,但是他要使者告訴二世胡亥:“你回去告訴陛下,我尚有助公子扶蘇之嫌,可公子扶蘇何罪之有?這都是賊臣逆子之所為啊!他們才是犯上作亂的罪孽。如果讓這些奸臣當道,先帝創下的豐功偉業,必將毀於一旦。我的話會得到驗證的,大秦非先皇所願,無萬世可傳,不久亡矣!”
“將軍,我只是奉旨使臣,將軍的話,不敢貿然奏明皇上。”使者敬重蒙恬,但是為蒙恬的話無能為力。
使者的話讓蒙恬徹底的絕望了。是啊,誰能為他冒殺頭之罪呢?他並非怕死,只所以忍辱求生,不但是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更重要的是想為公子扶蘇正名,現在看來,一切的等待,都是痴心妄想。他仰天長嘆:“我蒙恬罪有應得啊!我為大秦南征北戰,殺伐太重,那些在戰爭中被奪去的冤魂豈能放過罪孽深重的人。我為大秦修築長城,得罪了山神土地,怎麼不落得如此下場。我該死啊!只可惜為將不能戰死沙場,為臣不能護國捐軀,卻死在卑鄙小人的讒言裡,有何面目去見先皇,更沒面目去見蒙氏列祖列宗啊!”蒙恬無可奈何,接過毒酒,一飲而盡。
趙高慫恿二世胡亥,誅殺同胞,殘害忠良,凡是他的心腹大患,都已命喪黃泉,就是被他列為頭號夙敵的李斯,雖然位列三公,暫逃此劫,卻無法躲過他的捕捉視線,一旦時機成熟,必置這位沙丘政變同盟者於死地,為他獨斷專行,把持朝政掃清最後一個障礙。
趙高玩弄權術,確實高人一籌,不愧為歷代宦官推崇為祖師爺。趙高侍奉始皇多年,耳濡目染,學到不少暴君手段,也曾躲過數次兇險,甚至有一次因言語疏忽,差點丟了小命,正是他精通法律,秦始皇愛其才幹,處處化險為夷。現在,他已不是唯唯諾諾、任人欺凌的小太監了,而是手握朝政大權的一品官員。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惟有在丞相李斯面前,假裝謙虛,陽奉陰違,弄的李斯無可奈何。他深懂控制皇上之術,為投二世胡亥所好,令其置身於美色之中,疲命於奇玩之樂,荒淫於靡靡之音,因而大權旁落。經過一段時間的操縱,幾乎把二世胡亥當作木偶,玩弄於股掌之間。因此,凡朝臣上奏的摺子都得先經趙高過目,然後二世胡亥才有批閱的權力。凡朝廷用人,他毫無顧忌的安插親信,任命弟弟趙成為中車府令,掌管京師和御林軍,任命女婿閻樂為咸陽令,諸如御史、侍中、謁者等高官,全部換成心腹爪牙,滿朝上下盡是趙高的死黨,大臣幾乎無忠良可言。儘管這樣,早朝議事,趙高也是精心策劃好的,根本不準大臣啟奏,若有不知趣的,輕者撤職查辦,重者殺頭問罪,不管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