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治下的臣民,是臣等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是,臺灣是清國的領土,我軍貿然進入臺灣征討生番,清國軍隊是不可能不採取行動的!帝國軍隊一旦和清國軍隊發生衝突,將釀成可怕的事變!”西園寺公望起身質問道,“清國的反應,山縣君考慮過沒有?”
“當然考慮過了!臺灣的生番根本不承認清國政府對他們的管轄!而且現今清國在臺灣的兵力十分空虛,清國將不敢也沒有理由和帝國軍隊交戰!”山縣有朋大聲說道。
“山縣君怎麼知道清國在臺灣的兵力十分空虛?你親自去調查過沒有?”西園寺公望看到山縣有朋說得如此輕鬆隨意,不由得心頭火起,大聲的質問道。
“據陸軍的秘密調查,清國在臺灣的駐軍,陸軍只有不到8000人,海軍約有2000人,他們並不是常駐軍隊,而是和駐福建的軍隊進行輪換的,這些軍隊的裝備很差,缺乏忠誠和足夠的訓練,而且士兵的紀律也非常敗壞,和誓死效忠天皇陛下的、用新式槍炮武裝起來的忠勇將士相比,這些清國軍隊的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
聽到山縣有朋吹噓起由他締造的日本新式軍隊的戰鬥力來,西園寺公望、大隈重信、伊藤博文和柳原前光等人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山縣有朋1838年6月生於長州荻城下川島莊,他家屬平民階層,其父是一名比步卒地位還低的倉庫協理員。曾有傳說,山縣有朋小時候,有一次在大雨中和一個地位高的上士相向而行,不慎把泥水濺到上士和服的裙裾上,結果被強迫趴在泥濘中道歉。低賤的出身導致了山縣有朋產生打倒德川時代身份制度的念頭,山縣有朋20歲時進入松下村塾,25歲時成為奇兵隊軍監,率領軍隊參加了討幕戰爭。1868年日本開始實行明治維新,時任兵部大輔的大村益次郎想建立新式軍隊,遭到士族反對,1869年遇襲負重傷身亡。他的後任前原一誠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