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的鹽商,顯然都是些沒有官方背景,或者是其後臺已經是敗落的。
這樣的鹽商無依無靠,下手也是最容易和最沒有阻力的,所謂整飭鹽業市場,在裡面扣出來一兩成的份額,恐怕就是要在這些鹽商身上打主意了。
至於要守王法,那當然就是說暗地裡用什麼方法來吞併這些產業無所謂,但明面上一定要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只要是合法合理的把這些鹽商的產業吞併,他們的出產和銷售全部是方家來負責,所得的收入和利潤,則是給李孟六成。
這件事情看起來好像是方家給山東總兵送了個大便宜,但方家也是憑空的擴充了一大塊家業,而且見血動手的體力活還要李孟來幹,別看方家是四成,但在兩淮鹽商中所佔的份額加大,附加的好處可遠遠的超過那一成。
李孟也是得到了進入兩淮鹽業的機會,兩淮鹽業和現在的山東私鹽銷售不同,這種純粹的,只屬於這個時代的鹽業生意,李孟和手下人或者是外行或者是半懂不懂,也需要方家這樣一個代理人。
方老太爺的確是老奸巨猾,找了個很好的切入點來和李孟這邊結盟,並且提前表示了自家的善意,這的確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至於如何動手,李孟實際上在方應仁突然登門之前,就已經是有了方法,要不是方家老二講述的足夠有說服力,當然,更主要的是來的及時。要不然,李孟的這個法子也會用在他們方家身上了,方家的運氣真是不錯。
距離濟南城還有一天多路程的時候,來自濟南的傳令兵快馬和李孟這支隊伍會合,帶來的訊息很是突然,京師的傳旨欽差已經是到了濟南,旨意的大概意思也已經是弄清,要求山東總兵李孟,入河南平賊。
第二百九十四章 翁婿之誼 一視同仁
崇禎年,江北各省連年的大災,北直隸、山東、河南、陝西、山西都是民不聊生,不過最為悽慘的還是河南。
要說自然災害的程度,河南並不比山東和其他各省厲害,但是人禍酷烈,河南中州地,若在尋常日子,地處中原,交通四通八達。土地肥沃,人口眾多,也算是一等一的好地方,結果斷斷續續的,大明朝廷在河南封了八個藩王,其餘的皇親國戚,還有致仕官員更是多不勝數。
這些親藩勳貴佔據大量的土地,最為財雄勢大的福王,當年封王就藩的時候,河南省的田地甚至都不夠封賞,還要到其他的省份去分劃。這還是朝中大臣和萬曆皇帝力爭的結果。
這麼少的人佔據這麼多的土地,偏偏因為這些人的身份功名,他們的土地和佃戶是不用繳納朝廷的賦稅和服徭役。
可大明的任何一次加賦,比如說練餉、遼餉都是把河南包括在徵稅的範圍之內,這些稅賦,承擔者只能是那些無地和少地的貧民百姓,而且層層加派的這個弊政,在河南尤其的厲害。
每一次加賦,都有大批的農民破產,這些農民的田地自然是被藩王,皇親,勳貴們侵吞掉了,這些農民大部分成為流民,成為大明帝國禍亂的根源,剩下的農民更少,所要負擔的稅賦和壓迫也就更重如此這般的惡性迴圈,讓河南的平民百姓的生存生態已經是變得極為的脆弱,根本承受不起一點點的風吹草動。
比如說崇禎十二年和十三年地大旱災,山東有類似軍事專制體制的集體農莊,興修水利,合理調控各項地資源。勉強能頂過去,但河南有什麼。只有張獻忠的屢次侵擾,大明總兵猛如虎和左良玉的殘暴搜刮,當然還有好像是沒有盡頭的剝削和壓迫。
崇禎十三年三月間,河南省已經路無行人。百里無人煙,大股大股地流民嘯聚在一起,殺官造反。
在幾年前李自成在河南大會群雄之後,河南地本來再沒有什麼成氣候的亂兵盜賊。可如今幾萬人以上的大團夥就有十幾個,河南地除卻靠近北直隸和靠近湖廣兩處的州縣之外。其餘地地方都是亂成了一團。
官兵和地主士紳們都是呆在城池之中。依靠黃河和伊水等大河的運力保持進出,依靠城池地工事來確保安全。
河南上下對這些大夥盜賊地態度是,只要是在鄉間的話,就當做不存在,官兵能剿滅則剿滅,不能剿滅則不予理睬,每天只是一封封的告急文書發到朝廷去,可朝廷在湖廣四川一帶、北直隸錦州一帶。集中了大明七成左右的兵馬。根本抽不出什麼餘力來剿滅,只能是坐任橫行。
但情況即便是如此的危急。卻沒有人想緩和這樣的局面,土地兼併,無節制的稅賦收取,這些惡政沒有人想著去改善。
曾有某士人建言朝廷,建議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