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穆清不由苦笑。
像沈箴、李氏和自己這樣不在乎什麼祖墳香火的畢竟是少數……說起來,還是沈箴厲害,一句許她進沈家祖墳,就已讓陳姨娘心安了。
不過,當她知道沈箴決定和李氏一起葬到像山李氏的祖墳去……又會是怎樣一副表情呢?
也許是自己多慮了。
陳姨娘嫁給沈箴,本就是為了一個依靠,現在她所希望的事都實現了,對她來說,她一樣是沒有什麼遺憾了……
送走了閔先生和袁大人,沈箴把立下的字據,也就是類似於今天我們的遺囑的東西拿給陳姨娘和沈穆清看,最後很鄭重地放到了一個黑漆鈿鏍花鳥圖案的小匣子裡。
陳姨娘滿足了,第二天就開始足不出戶地抄《女誡》。
沈穆清則忙著給大舍收拾東西,三月十四日,沈長箴把可憐巴巴地望著沈穆清的大舍送到了甜井衚衕閔先生的家中。
沈箴走後,沈穆清去了白紙坊的茶鋪,把自己的行蹤向周秉說了,又囑咐他好好地看鋪子。
周秉連連點頭,很興奮地告訴她:“大家都誇我們鋪子登得雅緻,來的客人也越來越闊綽了!今年肯定能賺到錢。”
沈穆清頗有些意外。
當初她整鋪子,是覺得那些掌櫃跟著自家老爺進入高檔場所,都是些眼界開闊的,裝的高雅些,讓來喝茶的人感覺更舒服……卻沒想到會無形中提高了客人的檔次。
“一文錢的生意要繼續做。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沈穆清沉吟道,“這次我和老爺返鄉,會特意去各家有名的茶鋪看一看。
看看大家都有什麼品種,都各有什麼特色……
周秉聽著很是高興。
沈穆清能這樣把心思都放生意上,何愁這鋪子做不起來!
三月十六日,歐陽先生請了道士、和尚在做法事,把李氏的骨骸起出來。
三月十七日,帶著李氏的棺槨,沈穆清隨著沈箴從水路南下。
五月初五,他們到達象山。
象山是個三面臨海的縣城,李家在象山一個叫南灣的小鎮上,是個世代耕讀之家。僅李氏祖父這一輩,就有兄弟七人,到了沈穆清這一輩,表兄弟、表姐妹不下百餘人,再加上姻親,就更不計其數了。是真正的大家庭。
沈箴帶著李氏的棺槨返鄉,李家的人都大吃一驚,但沈穆清那個過繼的憨厚舅舅還是很熱情地招待了沈穆清父女,在是否讓李氏入李家祖墳的問題上,他雖然語拙,不會據理力爭,但說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