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部分

這兩個港口,裡賓特洛甫說,他得首先徵求元首的意見。於是,會談暫停,好讓裡賓特洛甫與希特勒磋商。

希特勒也急於要與斯大林達成交易。不過一小時,威廉大街便打來電話,作了言簡意賅的回答:“答案是可以。同意了。”與此同時,裡賓特洛甫又在下榻地急急忙忙進餐。他一邊吃,還一邊熱情洋溢地談論斯大林和莫洛托夫。

返回克里姆林宮時,裡賓特洛甫外長神采飛揚。他不但口袋中裝著希特勒的肯定回答,而且還帶著一大幫隨員,包括兩名攝影師在內,浩浩蕩蕩趕赴克里姆林宮。當德國車隊緩緩駛進神秘的城內時,秘密警察連忙從黑暗中出來護送。車隊從它所處時代最大口徑的大炮——因為大,誰也不敢放它——前駛過,還從許多小木房和大教堂前駛過,最終駛抵一座現代化的行政大樓。斯大林在那裡等候。很快,雙方就互不侵犯條約問題達成了最後協議。這是一份簡明扼要的合同。

雙方不對對方採取侵略行動,不支援進攻條約一方的任何國家。條約有效期10年,期滿後,將自動延期5年,除非簽約的任何一方在期滿前一年宣佈不再續約。

這是一份常規的協定,但是秘密議定書卻不然了。它瓜分了東歐。同樣不尋常的是,斯大林竟願意在簽字時允許拍照。他精神奕奕,導演了簽字儀式上最好的一張照片的拍攝。

他向裡賓特洛甫的黨衛隊副官裡查德·舒爾茲招手,要他與眾人一起照相,但年輕的舒爾茲不敢想象斯大林是在叫他。最後,斯大林抓著個子高得出奇的舒爾茲的胳膊,把他拉到裡賓特洛甫身邊。也許,斯大林有意要為照片增添些青春的氣息;也許是因為他知道舒爾茲的弟弟是希特勒的黨衛隊的軍官。

雙方頻頻舉杯,祝酒詞講了一篇又一篇,但最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的那篇,也是從未向蘇聯人民透露過的那篇:“我知道日耳曼民族何等熱愛它的元首”,他說,“所以,我要為他的健康乾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條約之一,竟在幾個小時內簽妥且未發生爭論。這件事本身證明,斯大林和希特勒兩人都需要這份條約;兩人都明白,為取得自己之所需,他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兩人都希望速戰速決。

對希特勒而言,條約是他的勝利,不是斯大林的。顯然,他已將他在《我的奮鬥》一書中所作的預言(即,德蘇聯盟必導至戰爭,而這戰爭必“令德國完蛋”)忘得一乾二淨了。

在作此預言後數年,他曾私下向鮑曼透露過,說打那以後他已改變了主意,希望與蘇聯人簽訂的條約是“真誠的,但並非無保留的友好”。他想,在經過多年執政後,這個斯大林現實主義者,會擺脫那模模糊糊的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只將它當毒藥留下,以供外用。他對待猶太知識階層的殘酷方法更令人有此看法。“根據雙方的殘酷現實,我們原本可以簽署長期協定的……總之,這是一份被一隻鷹眼所監視、一隻手指已扣在板機上的協定!”

一聽到條約已簽訂的訊息,希特勒從餐桌旁跳了起來,喊道:“我們贏了!”他雖然放棄了奪取整個波蘭的機會,卻中和了俄國。現在,他可放開手腳去對付波蘭了。沒有蘇聯在他們那一邊,英法兩國充其量只口頭威脅威脅罷了。另外,他也得到保證,他可從東方取得那些因英國封鎖,可能被剝奪的原料。

希特勒是在出錢讓斯大林去辦原可不用簽訂條約便可辦到的事情。蘇聯的經濟及其軍事效能,自清洗以來,仍未恢復元氣,斯大林連想也不敢想去進攻德意志帝國。事實上,他從未認真考慮過建立反對希特勒的保護性同盟。他和他的克里姆林宮同事們最希望獲得的乃是中立。與德國簽訂條約不但獲得了中立,而且還達到了在資本主義國家間挑動戰爭的目的。在斯大林看來,納粹德國只是另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而已。

約在8月24日凌晨3時,希特勒領著他的隨行人員上了貝格霍夫高地。北方和西北方天際燒起了的彩虹五顏六色。在山谷那邊,發自這種“北方之光”的一道嚇人的紅光灑在一座名叫溫特堡的富有傳奇色彩的山上。“戈特達馬隆的最後一幕”,斯佩爾回憶說,“也沒有如此精彩。同樣的紅光沐浴著我們的臉和手。”

希特勒突然轉身對其空軍副官貝羅說:“看上去像許多血。這一次,不用暴力可成功不了。”

第二十章 “史無前例的災難”

1939。8。24—1939。9。3(1)

8月24日早晨,星期四,人們一覺醒來便發現報紙登了大標題,公佈了一項不但使普通公民而且也令外交界大吃一驚的條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