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盤古開天地,三皇治世,五帝興德,文明始隆。至三代更替,秦漢易鼎,莫不道德永昌,喪德敗亡,此亙古之理也。夫,運數茫茫,成敗有時,事無大小,功成在天,然,幾人能知而弗居也。秦末,天下鼎沸,漢高祖時為泗水亭長,隆準龍顏,仁心明達,輕財好義,度思驚人,劉邦於豐西澤斬蛇起義,遂得天下。大漢火德旺,天下昌,興盛三百五十餘載,傳至桓帝,漢德漸衰。桓帝寵信宦官,禁錮公卿,朝綱日壞。桓帝崩,靈帝即位,時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宦官曹節等人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事不密,反被害,自此宦豎愈橫。
大漢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升溫德殿,忽見一條大青蛇自梁直下,蟠於龍座,帝驚倒,百官奔避。轉眼大青蛇不見,忽霹靂裂空,大雨傾盆,狂風驟起,拔樹摧屋,半夜方止。
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嘯十幾丈,盡卷沿海之民。光和元年,又聞雌雞化雄。六月初一朔日,黑氣數十丈直貫溫德殿。秋七月,五原山岸崩,聲聞三百里。種種不祥,不勝列舉。常言道:“國家將興,必有祥瑞。國家將亡,必有妖邪。”上天示警,定有其故。帝乃問群臣災異之因,眾莫敢言。
議郎蔡邕,陳留郡圉縣人,乃當世大儒,且,精音律,善書法。其制''焦尾琴'',為傳世四大名琴之一。蔡邕之書,骨氣通達,爽朗有力,其創“飛白”一體,世人論之,唯妙絕倫。邕之為人,襟懷坦蕩,時聆帝問,乃上疏奏曰:“種種不祥,皆因宦官干政所致。”靈帝覽疏,無奈嘆息。時,宦官曹節侍側,乃告朋黨,十常侍遂以它事陷邕於罪,下放田裡。宦官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候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人稱“十常侍”。靈帝尊信張讓,呼其為“阿父”,朝綱日亂,天下失治,盜賊蜂起,四海浮動。
鉅鹿郡有兄弟三人:老大張角,老二張寶,老三張梁。張角生來眉細口紅,卓爾不群,有飄然之風。張角常思造福萬民,然上進無門,鬱郁不志。一日,入山採藥,遇一藜杖老人鶴髮童顏,喚張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我乃南華老仙,今授天書《太平要術》與汝,爾代天宣化,普救世人,以償造福萬民之願,倘生私心,必遭天譴,切記!”言畢,化陣清風不見。
張角自得天書,日夜攻習,遂能呼風喚雨,自號“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瘟疫流行,張角廣施符水,祛瘟治病,得救如雲。張角收徒五百有餘,皆令其雲遊四方,治病驅鬼。此後,徒子徒孫日愈繁多。張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人稱將軍。不久,世有傳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時,青、幽、徐、冀、兗、豫、荊、楊八州民眾,人人信奉張角。
是日,張角謂二弟張寶曰:“最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在我,若不乘勢而取天下,誠可惜哉!”遂一面密制黃巾黃旗,定期舉事;一面差心腹弟子唐固,快馬飛書洛陽,報封諝準備內應。原來,張角早遣馬元義,暗結宦官封諝。不料,唐固至洛陽,直奔省中告變。大將軍何進,即派兵擒拿馬元義,又收封諝一干人等下獄。
一匹快馬飛奔冀州,檄令要捉張角。差兵將至鉅鹿,張角聞訊大驚,倉促間星夜舉事。張角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軍兵盡打黃旗裹黃巾,四方百姓,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人,黃巾聲勢浩大,官軍望風披靡。大將軍何進速奏靈帝。朝廷降詔,令各州招兵備禦,討賊立功。又命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各領精兵,三路討伐。
黃巾一軍,前犯幽州地界。涿郡太守劉焉,乃漢魯恭王之後,時聞賊兵將至,急召校尉鄒靖商議。鄒靖曰:“賊眾我寡,明公宜速招軍兵,以御賊寇。”劉焉即出榜招募義兵。
榜文張掛涿縣,引出一位英雄,此人性寬言寡,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好交豪傑,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顧自耳。此人姓劉名備、字玄德,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昔,劉勝之子劉貞,封涿鹿亭侯,後因未繳酎金被削爵位,故爾,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父劉雄,父劉弘,其父亦曾作吏,然不幸早喪,玄德幼孤。其家住涿縣樓桑村,此村有一古桑,高五丈,遠觀童童,似樓如蓋,往來者皆嘆其奇。古桑位於玄德家之東,每日出,廕庇其家。有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年幼,與小兒戲樹下曰:“我為天子,乘此車蓋。”其叔父劉元起聞之曰:“此兒非常人也。”年十五,母使遊學,曾拜鄭玄、盧植為師,與公孫瓚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