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宏再次跪下,哽咽著開口。
“皇上,此事完全是臣一手操作,有任何的問題,臣完全承擔,與皇上無關。”
“這話就不要說了,錦宏,我們不能給將天下人都當作傻子,人家現在不開口說,歷史上也會記下這一筆的,該是朕承擔的責任,朕絕不會推脫。”
八月十四日,大同方面傳來訊息,大順軍餘孽全部被剿滅,隨軍征伐的朱慈烺,在追擊戰之中,帶領五十名將士奮力廝殺,寡不敵眾,英勇捐軀。
負責指揮作戰的第二軍總兵洪欣貴已經率領軍隊返回京城,接受朝廷的懲處。
八月十五日,皇上與朱徽娖的大婚按照原來的計劃進行,只是在大婚的儀式之後,鄭勳睿當即冊封朱徽娖為皇貴妃,在皇宮之中地位僅次於皇后娘娘,冊封英勇捐軀的朱慈烺為太師,領兵部尚書銜,責令將其厚葬在山西大同。
成為皇貴妃的朱徽娖,也給皇上提出來要求,自己的弟弟妹妹,不要求有任何的冊封了,希望安安心心的平靜的生活下去,一輩子不為官。
皇上答應了皇貴妃的要求,命令戶部每年撥付一定的銀兩,保證皇貴妃親人的生活。
也就在皇上和皇貴妃的大婚之後幾天時間,皇貴妃再次提出來要求,取消所有藩王的稱號和封地,讓其成為普通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可以入朝為官,與尋常百姓一樣。
皇上儘管尚未同意皇貴妃只請求,不過訊息很快洩露出去了。
各地的藩王開始給朝廷上奏摺,懇請撤銷藩王的封號和封底。
到了九月底,皇上的聖旨終於下來了,同意裁撤所有藩王的稱號和封地。
第八百九十章大清國的對策
皇太極的身體一直都有些虛弱,回到瀋陽之後,他靜養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
八旗軍明明已經佔領山海關,卻被迫撤離,眼看著就要得到的中原失去了,這樣的情況皇太極難以接受,可是事實擺在面前,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為了避開鄭家軍犀利的火炮,皇太極只能夠做出撤離山海關的決定,儘管這樣的決定讓他肝腸欲斷。
鄭家軍駐守在山海關,虎視眈眈,錦州和寧遠一樣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駐紮此地的阿巴泰不得不耗費大量的精力在防守方面,這似乎與前些年的情況倒過來了,大清國開始駐守錦州和寧遠等地,生怕鄭家軍突然發動進攻。
冥冥之中,皇太極已經預感到,大清國想要統一中原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悍勇的鄭家軍短時間之內根本不可能被戰勝,甚至是永遠不可能戰勝的。
依照鄭勳睿的能力和野心,不可能讓大清國永遠存在於遼東。
不過八旗軍撤離山海關之後,遼東倒也平靜。
這期間,范文程和洪承疇等人做出了不少的預測和評價,特別是在五月下旬鄭勳睿登基之後,兩人的判斷更是愈發的明確了。
范文程認為,鄭勳睿登基稱帝之後,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穩定各地,短時間之內不可能在遼東和遼南兩地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大明的讀書人和士大夫,不一定接受鄭勳睿這個皇上,他們內心是排斥的,如此情況之下,鄭勳睿難以得到太多的支援,其統治力包括鄭家軍的實力。都有可能大幅度的下滑。
洪承疇的觀點與范文程的基本一致,他認為鄭勳睿登基之後的日子肯定不好過,一方面北方遭受了多年的災荒,穩定北方的局面需要消耗大量的錢財,且大順軍也沒有被徹底剿滅,殘存的力量同樣會對大明南北都造成不小的影響。鄭勳睿此時此刻主要做的事情,還是穩定局面和自身的統治。
皇太極同樣是梟雄,儘管范文程和洪承疇的分析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他不完全相信,要知道依照鄭勳睿的能力,掌控權力輕而易舉,人家在南直隸經營那麼長的時間,實力不知道有多麼的雄厚,之所以沒有很早的進入北方。無非是不願意承擔某些不好的議論和名聲,要不然鄭勳睿早就劍指北方了。
大明王朝早就腐朽不堪,大順軍已經成為徹底壓垮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鄭勳睿不過是在大明王朝徹底垮塌的基礎之上重建罷了。
皇太極重視情報的作用,可他更加看重的是實力,唯有實力才是決定一切的基礎,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大清國的實力還是略顯不足。特別是鄭家軍擁有的火炮,太過於犀利了。犀利的火炮已經成為八旗軍最大的夢寐。
連續幾個月的時間過去,遼東和遼南都沒有出現什麼戰事,這讓皇太極也開始疑惑了,難道說鄭勳睿登基之後真的是遇見什麼難題了,以至於沒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