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差點,因為大明主流計程車林階層基本上只會讀聖賢之書,對技術沒有研究。
不瞭解就沒有發言權,偏偏大明的話語權掌握在士林階層,於是他們便把本階層普遍不懂的技術斥之為奇技淫巧,加以貶斥,這也是大明科技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這位是信王爺。”劉一飛向幾位工匠介紹朱由檢。
“見過信王殿下。”工匠們在地上跪成一排,他們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尊貴的信王殿下有什麼和他們過不去的地方。
“起來吧!本王來火器局,一來是看望你們,二來是要定製一批地雷和手雷。”朱由檢沒有時間在這兒耗下去,他直接說明了來意。
“地雷和手雷?”這些工匠們也是一臉的驚愕,他們也從沒聽說過地雷和手雷,驚愕使他們忘記了面對信王時的緊張。
第21章實戰演習
朱由檢沒有感到意外,現在的世界上還沒有這一名詞,他們如果知道的話,說明他們也是和自己一樣,是從後世某一時間穿越而來的。“手雷是金屬外殼,下端有一個木製手柄,使用時用力扔出去。”朱由檢在圖紙上畫出手雷的簡易圖。“金屬外殼裡填充火藥,外面接一根拉繩,拉繩的另一端是特殊的摩擦線,就像火摺子,用力拉拉繩,產生火花,點燃火藥。”朱由檢解釋了半天,這些工匠們還是一頭霧水,沒辦法,超前的武器不是誰都能懂的,就是懂了也不一定能造出來。
“我懂了,拉動拉繩的時候,就像摩擦火摺子,點燃了內部的火藥。”終於,一名中年工匠有所領悟,“拉繩上有一塊火摺子,手雷裡面應該也有一塊火摺子。”
“道理上是這樣。”朱由檢如釋重負,“這兩個火摺子都要固定,否則,一旦移位,就會自動爆炸。”至於用什麼材料來引燃,那是工匠們的事,朱由檢畢竟不是製造彈藥的專家,他只是用後世的經驗,給這些工匠們指明方向。
地雷的原理和手雷差不多,只是要將拉繩改成金屬桿,因為地雷要埋在地下,借用外力踩踏金屬桿來觸發引爆裝置。
除了剛才的那位中年工匠,其他人好像還是不太懂,看他們的眼神,都顯得頗為迷茫。這種迷茫很快就轉化為嫉妒。
朱由檢這才想起,大明工匠都是獨立進行研製的,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工匠們只有擁有獨一無二的技術,才顯示出自己的重要性,收入才會增加,那些掌握獨有技術的工匠,一般只會將技術傳給兒子、孫子,如果沒有兒子,或者兒子轉業從事其它工作,才會將技術傳給徒弟,並且一般在自己年老即將退休的時候才會將所有的關鍵技術傳授下來。如果掌握技術的工匠因意外死亡、失去傳授能力,這項技術就會失傳,這也是大明科技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你們要相互合作,保密只是對外人而言,在你們內部不需要,地雷手雷的製造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而且時間也很重要,超過時間,造出的地雷手雷也無人購買。如果你們能製造出地雷手雷,我會給出一百兩的獎勵,將來還會大規模購買地雷手雷。”
“一百兩?”工匠們瞪大了眼睛,又看了看劉一飛,擔心朱由檢的話不能兌現。一百兩,那是相當於七品知縣兩年的工資。
劉一飛是第一次見到朱由檢,他不知道這位年輕的王爺為什麼要製造地雷手雷,而且不惜重金,但信王不是他能得罪德起的,況且,他也想看看地雷手雷的妙用:“堂堂信王爺,難道你們還信不過嗎?趕緊研製好地雷手雷是正經。”
“這個你們不用擔心,本王先支付五十兩作為定金,只要你們能製造出我需要的東西,錢,一分都不會少你們的。”朱由檢讓徐應元掏出一張五十兩的銀票,交給幾位工匠,看他們顫顫巍巍地接了,又補充道:“你們要加強合作,抓緊時間將本王要的東西製造出來,不要相互猜忌,我以後還會有好東西讓你們製造,只要你們有本事,錢,一定不會少賺。”
一位年紀較大的工匠接過銀票,仔仔細細地觀測了一遍,發現真的是銀票,這才放下心來。明朝的時候,還沒有造假一說,銀票更沒有假的,“王爺,我們一點會盡快製造出地雷手雷,不負王爺所託。”
“嗯,本王也相信你們能製造出地雷手雷,到時候,別忘了通知本王。另外,對外暫時要保密,誰洩露了秘密,不但不能從本王這兒得到一個子兒,本王還會嚴懲不貸。”
有了皇兄的一萬兩銀子,奮武營的訓練會持續下去,火器局的工匠們已經接下了地雷手雷的製造,一旦成功,對於研究燧發槍是有極大的幫助,燧發槍的原理和地雷手雷的原理是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