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這些政府的黑資料為寶。中國也沒有21世紀的南方系,百姓中也沒有數以萬計的以‘皿煮精英’自居的傻逼和公知。反正一切都決定了英國人掀不起波浪,這一現實唯一的好處就是保護了他們的暗線。不然的話,危險可能就已經靠近那些敗類了。
但是歐洲人還是要反擊的,英國人的反擊手段就是策劃一場針對中國的敵後戰爭,震動中國的社會,讓他們的政府為之焦頭爛額。
麥克唐納原來是指望由阿拉幹來打響“第一槍”的,但是孟雲並不傻,這位年已六十的雍籍牙的第四子,經過好一番波折才上位的阿拉幹國王,很清楚阿拉干與陳漢的巨大差距。
真的打起來,別說是陳漢的本土力量了,只是後者在獨龍江【伊洛瓦底江】的駐軍,就能掃平了阿拉幹,更不要說中國在馬六甲的水師力量了。現在看來,只要中國不首先動手,阿拉幹王國是不會動手的。即便孟雲睡覺的時候都恨不得咬死陳鳴。
但作為一個握著實權的人,孟雲是英國人的小弟,但卻不是英國人的傀儡。阿拉乾的那點力量對比中國人很弱小,但對比孟加拉邦的英國人卻已經不弱了,他是英國維持自己在孟加拉邦統治的重要一環。
傀儡需要完全聽從英國人的指示,小弟卻是能隨時跳反的。即便這孟雲與中國人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所以英國人也必須給予孟雲尊重。
畢竟孟雲不蛇鼠兩端的純粹推脫,這個時空位面的阿拉幹只有原時空裡緬甸貢榜王朝三分之一還要少的土地,其局勢比之原時空的貢榜王朝所面臨的戰略環境要惡劣得多。孟雲必須謹慎!
原時空中,英國人要吞噬後者,還前後持續了好幾十年,打了三次大戰。而中國要吞吃了阿拉幹,那是把嘴一張就ok了。
所以英國人就只能親自出馬了,為了最大可能性的牽制中國,他們不惜拿出了自己久經訓練的精銳。
總而言之,只有先發制人,才能最大可能的扯住中國人的後腿,佔據戰略優勢。
之前那些慷慨激昂的話,更多是為‘戰爭’尋找一個開戰的藉口,這個藉口還很冠冕堂皇。
麥克唐納找的這個藉口就是‘亞洲解放’,用‘復國’作為號召,最大可能的把南越、緬甸、日本、印度等地的民族主義情緒煽動起,進而給中國造成更大更壞的影響和破壞。
甚至沙特系的人馬能運用的好的話,還能挑一撥信仰紛爭。
但忽悠就是忽悠,就連英國人自己也不相信他們能真的二五八萬。就像同愛爾蘭反英勢力再次接上頭的駐歐辦,那包括陳鳴在內,也不相信他們能真的策動愛爾蘭獨立,可是隻要能給倫敦增添一些麻煩,如此就夠了。波蘭、芬蘭、挪威等也是如此。
這次行動,換句話說,就是最大可能的動搖陳漢在新疆土上的統治秩序。但英國人始終隱藏在幕後,這實質上是對整體行動的信心不足,沒有足夠的底氣。
底氣則來自於手裡現在所掌握的實力,英國,以及整個歐洲的實力,不足以給他們挑戰中國的信心。
只有傻逼才會頂在最前頭。當然那些‘傻逼’當中倒也不是真的就是傻逼,他們只不過是不能不當傻逼而已,眼前的七個隊長中的人可能在來之前就已經收到了他們老大的鼓舞了。而阮福景為什麼讓二隊出動,而不是最精銳的一隊出動,這也似乎不再難以理解。
歐洲人的動作有些粗糙啊,做出來的大框架很縝密,但一些細節明顯有坑。比如說這些人怎麼進入中國,怎麼與接應人接頭,後者又怎麼為他們搞出武器軍火來,怎麼策劃行動等等,全都是坑。
所以啊,他們這七個小隊那就是炮灰。甚至都有可能是英國人特意丟擲來引人耳目的炮灰。
想要真正的擊敗中國,那靠的還是國家硬實力,靠的還是正面戰場上的對決。這些缺乏群眾基礎的小規模破壞分子,是不可能成為八路,是不可能搞出敵後根據地的。他們連敵後武工隊都遠遠不如!
不過一口氣要埋下這麼多地雷,說句實在話,當接到倫敦的指示後,駐印英軍總部為了制訂作戰計劃還好一陣“雞飛狗跳”的。英國人的情報部門也參與了進來,為了埋地雷,情報部門可是或明或暗的啟動了好些個潛伏人員,這次的行動如果失敗了,順藤摸瓜,還真的有可能讓他們‘損失嚴重’。
這些潛伏人員可是英國情報部門很寶貴的財富,一些棋子都是被他們費盡心機才拉下水的。麥克唐納也不希望這些人暴漏了,那樣的話,英情報部門在華的情報網將遭受到重大的破壞。
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