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8部分

時候,一名參謀軍官走了進來,收裡拿著一份有紅色封面的戰報。及時不看戰報內容,看到紅色的封面後,兩人心裡都已經明白,轟炸取得了完全成功。

轟炸機發回戰報的模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了下來,當時羅雲衝確定了七種殺傷情況,紅色代表完全摧毀,依次是嚴重摧毀,摧毀,重度損傷,中度損傷,輕度損傷,到最後由紫色代表無損傷,也就是轟炸失敗。也就是說,紅色代表完全成功,而紫色代表完全失敗。這個結果將首先由帶隊長機(如果被擊落,就由臨時頂替的長機)進行確認,直接發回顏色訊號,就足以讓後方的指揮官確定轟炸的大致結果。

這只是初步確認戰果,要等到轟炸機群返回之後,由情報人員對拍下的照片進行全面分析,才能夠最終確定戰果。“鵬”式轟炸機有足夠的攜帶能力,並不需要在轟炸機群中單獨安排偵察機,可以由一架。或者是數架轟炸機攜帶航空照相機,在完成投彈後拍攝目標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每個小編隊的最後幾架轟炸機都要執行航拍任務,這樣才能夠確定每個小編隊的轟炸結果,從而讓後方地指揮官判斷出是否多派遣了力量,為今後的轟炸行動提供依據。

具體的甄別工作是相當複雜的,如果條件允許,還要結合諜報人員發回的訊息。甚至要在轟炸結束後一到兩天內派遣偵察機去確定目標的損壞情況。當然,這些都只是次要的工作,按照以往的經驗,在領隊長機發回了“紅色”訊號之後,就算目標沒有被徹底摧毀,也至少是嚴重摧毀,或者是摧毀。這就表示,目標基本上已經失去了使用與運作能力,與廢墟沒有太大地區別,就算敵人要對其進行修復。也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以及很多的時間。對羅雲衝來說,如果每次轟炸都能夠取得“紅色”的結果的話,那麼要不了多久。美國就將成為日本那樣的廢墟之國了。

當時亞特蘭大的情況並不比羅雲衝預料的好多少,轟炸行動不但相當順利,而且相當成功。分成了八個批次進入的轟炸機群一共在亞特蘭大南部貧民區上空投下了3500餘噸燃燒彈,這僅僅是亞特蘭大遭到的三次大規模戰略轟炸中的第一次。

第一支由60架轟炸機組成的機群在九點之前就到達了亞特蘭大上空,每架轟炸機攜帶了8到9噸炸彈。這60架轟炸機採用的是密集編隊,編隊內的橫向間隔距離為150到200米,而縱向間隔距離也只有500到700米。轟炸進入高度為1500米,投彈時間5分鐘。當時大部分上夜班地工人正好回到家裡,一些家庭主婦也正在去市場購買生活用品。轟炸機到達的時候,這些工人根本就沒有時間到防空洞躲藏。大部分人員都暴露在燃燒彈的絕對殺傷範圍之內。

在第一支轟炸機群投下炸彈之後,後面的七支轟炸機群以5分鐘的間隔時間陸續在同一城區上空投下了燃燒彈,投彈高度也從1500米逐漸提升到了2500米。整個投彈時間持續了不到40分鐘,430餘架轟炸機一共投下了3500噸燃燒彈,亞特蘭大市南部面積約8平方公里的貧民區被徹底摧毀。

從戰後獲得的美國政府的檔案來看,當時亞特蘭大一共有85418人被燒死,41273人失蹤,另外還有11萬餘人被嚴重燒傷,其中三分之二在一週之內因為嚴重燒傷不治身亡。也就是說。這一次轟炸,就使20萬美國人死於火海。直到戰爭結束,遭到轟炸的居民區都沒有恢復,當時出動的2000多名美軍官兵花了近一週的時間才清理完了廢墟,並且掩埋了遇難者的屍體。

從摧毀與殺傷效果來看,這次轟炸是相當成功的,可是隨後透過分析拍下的照片,以及諜報人員發回的情報,也可以確定,這次轟炸行動並沒有獲得完全成功,最大的問題就是“浪費”了不少的彈藥。

在第三批轟炸機群投下炸彈之後,也就是大概消耗掉了1500噸燃燒彈的時候,該城區就基本上被摧毀了,根本就不需要再投下2000噸燃燒彈。航拍照片證實了這一點,而且諜報人員從美軍那裡搞到的情報也證實了這一點。也正是這次針對平民區地大規模轟炸讓羅雲衝認識到,美國的城市依舊很容易被摧毀,因此不需要像針對英國城市那樣進行高強度的反覆轟炸。

美國城市與英國的城市本身就有著巨大的分別。英國城市大多出現於17世紀,大部分房屋都是老式結構,以岩石為主材。而美國的大部分城市興起於19世紀,因為地廣人稀,大部分的房屋實際上是木結構,而不是岩石結構,就連普通平民生活的房屋都以木結構為主。這一點反而與日本比較類似,因此在針對平民區的轟炸行動中,燃燒彈的效果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