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復漢軍提供三五千新兵。
陳惠這個時候也收到了暗營飛鴿傳來的陳鳴密信,本來對淮安決戰信心十足的他略微的皺了皺眉,依舊對這場決戰充滿信心。
“鳴兒這一退,才叫真知兵。古人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什麼叫知己知彼?這就是知己知彼。軍中士無鬥心戰意,還強求與敵決戰,那是最最無能的蠢材笨蛋。我對淮安一戰本就信心十足,現在就更放心了。”陳惠對外如此說道,他可不是故作鎮定,以安人心的,而是真正就這麼想,這麼認為的。
將軍府的一般高層品了品陳惠的這番話,不得不承認,陳惠這話說的有道理。陳鳴的舉動絕對配得上‘知己知彼’,所以他也能‘百戰不殆’!就但願如此了。
……
而在大運河上,一支看不到首尾的船隊正在行進著,這些都是天津一帶的漕船。船上裝載的全部是糧秣軍需物質,運河兩邊的陸地上,長龍一樣的陸勇馬隊往來不絕。清軍五萬人呢,近乎實打實的五萬人,在滿清時代,這可是一支絕對的大軍。
乾隆與緬甸掐架,也只是動用了兩萬來人,這裡頭的綠營還要把空缺兵額都算上。也就是說當初明瑞帶領的清軍,所謂的兩萬六千人只是紙面上的兩萬六千人,扣除了空額,再扣除了老弱殘兵,能有兩萬人他就謝天謝地了。
而現在打北京城南下的‘五萬’清軍真正的變成五萬清軍了,雖然他們對外號稱十萬天兵。
陳鳴不在乎這一點,清軍現在吹噓的泡沫越大,將來戰敗後引發的震動就越大。五萬人吹噓成二十萬、三十萬,陳鳴更高興。
紅日初升,金色的陽光照射在大運河上,鱗光閃閃,秋風夾雜著溼冷的水汽撲面而來,映襯著河道兩邊還有些綠意的數目,端的是江山如畫!
豐升額不僅是八旗新軍都統,還是領侍衛內大臣,署兵部尚書、鑲藍旗蒙古都統。也只有這種身份他才能統御萬名八旗步騎,統帥五萬滿漢大軍。
立在船頭,豐升額穿著常服,上身一件黃馬褂,臉面被秋風催的冰涼。在接到復漢軍從淮安撤兵的訊息後,他曾經歡喜若狂,但但現在的他冷靜了下來,秋風吹涼了他的臉,也冷靜了他狂熱的心。
真就像海蘭察說的那樣,這個年紀不過雙十的賊酋,用兵之老道,如同沙場上的百戰老將。大軍從北而下,正是士氣膨脹兵鋒銳利之時,陳逆‘退避三舍’,看似示弱,實則有利無害啊。
船艙裡的小火爐燒著,溫酒煮著,咕嘟嘟冒著梅花香氣。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軍出京,過了山東,轉眼就到了黃河,決戰……,就要來了。豐升額面對著東天初生的朝陽,臉色猶疑、彷徨、蒼白、恐懼,無數種神色不停地轉換,最後停留在堅毅,無比的堅毅!
臨戰錢的猶疑不定,重壓下的彷徨恐懼,豐升額也是人,他知道自己擔負的重任,因此他不能不恐懼,他承擔著整個滿清的希望,直面的又是一個百戰不敗的常勝將軍,他怎麼可能一副蔑視的姿態?但豐升額也正是知道自己肩負的重任,他才下定了決死一戰的決心。
這一戰,他鈕祜祿·豐升額,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拼死一戰也。
北京城中的乾隆皇帝眼睛炯炯的盯著蘇北。蘇北之戰關乎全域性,至關重要。這支軍隊是他能打出的最強牌面,如果豐升額也不能一舉建功,將陳逆打出江南——是的,乾隆皇帝也不信豐升額能一戰將陳鳴打的全軍覆沒,更生擒活捉了陳鳴這個讓他咬牙切齒痛恨至極的賊酋——那陳逆就真的不能治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一章 皇帝與反賊
雨後的紫禁城多了兩份清新,琉璃瓦沿兒滴答滴答的水滴在寂靜的皇宮大內顯得無比清晰。乾隆站在養心殿的臺前,昂首南望。大軍到黃河的訊息已經送到五天了,算算日子,豐升額大軍抵到黃河也有小十日了,那麼蘇北之戰是不是也已經結束了呢?
夜色中的紫禁城黑壓壓的宮牆高高聳立,角樓在宮燈的照明下發出暖色的紅光,長長的陰影投到地面上。這座大清王朝的心臟,夜色是也是很美麗的。
乾隆根本睡不著。福建傳來快報,天地會亂黨已經打破了泉州府城,徹底佔據漳州、泉州、興化、龍巖、永春等州府,半個福建被亂黨匪軍握在了手中,其兵鋒真正的逼近閩江了。之前在金門島大勝了福建洋匪的吳必達,也未能趁勝追擊,徹底殲滅福建洋匪。廣東的水陸大軍也沒什麼大的進展,雲霄廳和鄭氏海寇至今未能拿下……
乾隆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