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京剛緩了兩天,就又坐上船奔到了這常州,昨天下午下船的時候董威這五尺五還朝上的大漢,腿都是軟的。
船、水,實在不是他們騎兵的菜。眼前這片無盡平坦的大地才是他們的摯愛。
一望無垠的坦途任由他們來馳騁,直跑的人馬都出了一身大汗,‘委屈’了好幾天的身子骨似乎再度活動了開來,董威才感覺一股發自內心裡衝出來的爽快!
自從董家遭了大難,被官府殺雞儆猴抄了家,他頭頂的舉人功名也被革除,董威就再也不碰經文了。商丘縣裡赫赫有名的董家就此樹倒猢猻散,官府再往下面派捐,誰還敢不從呢?
董威安葬了病死獄中的父親後,帶著老母、妻兒和還未成人的弟弟一無所有的離開了商丘,離開了歸德。沒有人知道這個風流倜儻的董公子是去投靠陳漢了,而且不是當文官,而是騎馬打仗的廝殺漢。
董威文武雙全,能弓馬,會經文,他的人生目標從來不是張廷玉、劉統勳,而是年大將軍年羹堯。書生統兵,爭勝沙場,揚名天下,那是多麼的快意人生?對於出身富貴,從生下來就錦衣玉食,從來沒有過過苦日子的董威來說,這可比當文官更具有吸引力了。
他投靠復漢軍,依著自己舉人的身份,只要在幹部學校混上幾個月,出來不做知縣也是六七品的佐官。可董威硬是投到了當時還是騎兵營的軍隊裡。他學歷確實是很高,弓馬也真的不錯,但沒有戰功董威最多也只是當班排長。
政府裡至少六七品佐官起步,騎兵部隊廝混了大半年卻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