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4部分

舉動,再有兩廣之地也都到了更換地方官的時候了……

這些還都只是大事。零碎的小事更多。

軍人合作社下半年的利潤比之上半年明顯要低,棉花的收益是巨大的。可比起去年同期來,依舊有比較好的增長,這會讓軍人合作社繼續保持著強大的吸引力的。

“士兵的爭議在逐漸加大。”

“江南地區的軍功田莊所屬士兵,至少有三分之一對於收入表示不滿意。”

汪輝祖對於軍人合作社的瞭解比陳鳴更加細緻,因為軍人合作社所屬的生產資料和收穫的分配方式,一定意義上就將江南的田畝與湖廣的田畝畫上了等號,可現實卻是江南的田畝明顯要比湖廣的田畝更加值錢,每年的出產也要高得多。即使授軍功田的時候,江南田地單位【畝】換取的積分會高上一些;而輪到分配的時候,同樣是十畝地,江南的軍功田莊也就要比湖廣、江西的軍功田莊多得一些。可這看似很公平的法子,事實上卻相當的不公平。

以現下的例子打個比方,江南的田價比之湖廣的田價要高出一半,每年的產值比之湖廣也要高出一半。而士兵在軍功田分配的可以用只比湖廣軍功田【舉個例子】高出一成或是兩成的軍功積分,就能把江南的軍功田拿到手。於是輪到分配的時候,十畝的江南田地也就只能得到十一畝或是十二畝湖廣田地的收益,實際上是白白少了三四畝的銀子啊。

士兵們又不是傻子,他們當然拎得清裡頭的輕重啦。

現在時間還短,或是說還有顧及,可明年、後年,連續的損失,連續的吃虧,屆時他們還會默不出聲嗎?

軍人合作社也快分裂了。“再牢固的友誼也強不過利益。”

何況軍人真正的戰友情也就是基層的班排隊。這就像21世紀時候的‘老鄉’,在魔都,只要是一個省的就感覺著親近一些,要是一個市、一個縣的人,那就更親近了。而要是到了省會,都是一個省的,論的就是市了;同樣到了市裡,論的就是一個縣了。

這種友誼又有什麼不好破裂的呢?

等到他們退役的時候,那就跟不用顧及啥了。尤其這兩年裡陳鳴一直表現的對軍人合作社,興致淡淡的,今後幾年裡他的興致也會一直淡淡的。直到讓大部分計程車兵都認為陳鳴就不怎麼關注軍人合作社的具體權利、分配等等,那麼它分裂的時候也就到了。

軍事學院編撰的教材,陳鳴一直看到了中午才停住,平心而論,還算公平公正。清軍馬隊衝擊的時機把握很到位,最初時候的衝鋒也相當勇敢,至於最後士氣大挫也實屬正常。清軍馬隊損失了兩千騎兵,他們總共也就萬把騎兵,兩成的戰損率了,士氣再不大挫,那就是鐵軍了!

敵我雙方都給出了公平的評價。

陳鳴在第一頁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閱’字。

軍事教材戰例分析,一切都要建立在真實之上,公平公正的評論雙邊得失,如此才能讓學員們學到最有用的經驗。

不然的話,戰例分析搞成了陳鳴上輩子的官面文章,粉飾臉面,那就很可悲了。而更可悲的是,這種環境下往往會讓國人變得不相信自己國家的‘話’,而百分百的去相信外國人的‘話’。

似乎粉末太平,給自己臉上擦粉的勾當,就只有中國人會幹一樣。國家的文字資料都特麼是假的,外國的文字資料就是最最真實的史實。這種國家公信力的喪失,是上輩子紅朝社會一切不穩定的根本原因。這也是最最可怕的喪失!

陳鳴對於石碌鐵礦,還有鴻基煤礦、鴻基港的發展還是比較滿意的,南洋水師的剿匪工作進行的也比較給力,只要能完成預定目標就行。

真正讓陳鳴感興趣的是遷移到鴻基城與港口的明鄉人。

這些人是大陸“三藩之亂”時候退入安南的遺民。當時****的鄭經部隊節節敗退,在大陸已無法立足,鄭在雷州半島的統治岌岌可危。三千多忠於明朝的遺民迫於無奈,在鄭明將領陳上川、楊彥迪、鄭懷仁等率領下,搭乘五十艘戰船遷入當時由高棉人【柬埔寨】所控制的下高棉(今日越南南部)地區,隨後清朝固守中原,南明覆闢無望,這些移民於是在越定居。明鄉人原稱明香,意指明朝香火。

如今陸續遷入鴻基城區域的明鄉人已經有六七千人。這些人多會說粵語和越南語,其中一些大家,也就是讀書人,還會說一口官話,這些人的遷入極大的緩解了鴻基城人手緊張的局面,而且裡面不少人成為了翻譯,也加快了陳漢與安南人的交流。

同時一個叫天賜的人派人到鴻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