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至於革命成功後,清帝是否退位,國家如何建立,到時候就是一家人,坐下來一切好商量。”
“如果真的如良公所說,那是再好不過。”
雖然覺得不大靠譜,但汪兆銘思來想去,還是點了點頭,“我會把良公的意思轉達給孫先生,至於孫先生會不會同意,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孫先生是識時務,懂變通的人,我相信他會同意,而且,他此時正需要我,說不定還是求之若渴呢。”葉開說道。
“良公說笑了,孫先生和良公素未相識,怎麼會求知若渴。”汪兆銘笑道。
葉開倒沒有和他開玩笑的意思,“汪先生不這樣認為嗎?”
盯著汪兆銘,葉開接著問道:”聽說孫文去了南洋?他為什麼去南洋?”
一聽這話,汪兆銘頓時呼吸急促了起來,面色頗有些緊張。
葉開笑了起來,絲毫不加避諱。
“那是因為你的孫先生在東京待不下去了吧?”(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二章 同盟會內部
(第一更)
“良。。良公在說些什麼?孫先生怎。。麼會有這麼事?”
汪兆銘雖然想反駁,但話到嘴邊卻有些說不自然。
葉開沒有理會他的掩飾,繼續道:“聽說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在指責孫文劃分經費不公,在報紙上到處張貼《孫文罪狀》,最後光復會乾脆退出了同盟會,這幾下弄得同盟會內人心飄搖,要不是黃克強力挺,孫文的********就險些被罷免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汪兆銘徹底呆住了,再想掩飾什麼都是徒勞無功的,憑剛才的一番話,他能得出一個結論,對方肯定知道什麼,而且知道的很透徹。
事實上,葉開的話幾乎是一言中的,如今的同盟會,並非外人以為的一同和氣,相反,面臨的形勢幾乎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同盟會是革命黨的中堅力量,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主要有三大勢力組成,一方是孫文,胡漢民為首的興中會,屬於粵系,另一方是黃興宋教仁為首的華興會,屬於湖南派,再有就是章太炎,陶成章為首的光復會,主要勢力在江浙一帶,這三者中,屬華興會人員最多,勢力最大,影響最大,當年推舉同盟會總理之時,時人多傾向於威望更大的黃興,不過黃興認為自己屬於武夫,組織及理論方面不及孫文,於是便把總理的位置讓給了孫文,這也導致孫文繼任後,其實際基礎並不牢靠,這也為後來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同盟會僅僅成立兩年,領導層內部便爆發了數次分歧,其中最嚴重的一次事件就是興中會與光復會的衝突,當時引發了一場大規模口水戰,到最後陶成章更是手書《孫文罪狀》,在報紙上廣為流傳,緊接著便是來勢洶洶的倒孫運動,揚言罷免孫文,一時間同盟會內部大亂,**者不計其數,宋教仁曾言此黨已無凝聚力,當早日脫離,另立門戶,一時間,孫文所在的東京同盟會總部,已經四面楚歌,隨著光復會的**,同盟會名存實亡。
早在幾個月前,孫文就去了南洋,另建新總部,主要原因就是東京實在待不下去了。
不過,這些內容都屬於同盟會內部的機密,面前的良弼怎麼會知道?
這下汪兆銘徹底蒙了,關押在京城時,他只聽說良弼高風亮節,是清廷中少有的開明大臣,不過,沒聽說他對革命黨的事瞭如指掌啊?
瞧著汪兆銘越發的做緊的神情,葉開莫衷一笑,寬慰道,“我說這些只是想讓汪先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無論是你,還是你的孫先生,這個時候都需要我的配合,合作雙贏,你說是嗎?”
汪兆銘沒有說話,他還沉浸在剛才的震撼中,目光發滯。
“好了,汪先生,今天聊的夠久了,天色已經暗了,汪先生回去好好休息吧,不過鑑於汪先生的身份,車廂內還是要有士兵把守,良弼提前說一聲抱歉了。”葉開擺了擺手。
從驚詫中恢復過來,汪兆銘這才意識到兩人的談話已經結束了,實際上,針對葉開剛才的那番話,他胸中有無數疑問,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從哪裡問起,剛走了兩步後,他忽然轉身。
“良公,這些事你是怎麼知道的?”
汪兆銘這麼說,等於間接地承認了葉開所說,當然,葉開也沒指望汪兆銘會拍著胸脯承認,只是為合作增添一兩成勝算罷了,透過汪兆銘的嘴,可以很好地影響孫文。
“我想孫先生也想知道,這樣吧,等你轉達給了孫先生,會談的時候自然會知道真想。”